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变强,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秦国又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打下了深厚的地基,其后各朝各代的治国理念,都是在秦国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

百代皆行秦法政,就是这个意思。

秦国曾经强大的标志

商鞅变法肯定是成功的,否则秦国也不会在其后压着六国打。

但成功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商鞅有三大治国理念,我们见到的反而是最垃圾的。

这个锅得由秦孝公来背,史书上记载。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秦孝公召见了商鞅,那时候还叫卫鞅,商鞅就灌输秦孝公治国理念。

明显很不成功,因为秦孝公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

商鞅走后,秦孝公骂大臣景监,你介绍的这个人太狂妄了,根本不是可用的人才。

为啥骂景监,是景监把商鞅介绍给秦孝公的,不骂他骂谁?

景监挨了骂,回去埋怨商鞅,为啥他不骂商鞅?

人家商鞅是给他钱,让他有偿当中介。

商鞅解释说,我是教老板用“帝道”统一天下,可惜老板不开窍,根本不理解我的高级理念。

这里的“帝道”才是商鞅最强的治国方法,可惜被直接PASS。

商鞅头像

第一次失败后,又有了第二次交流。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

这一次,商鞅说的更加详细,但仍然不合秦孝公的口味,商鞅走后,秦孝公又骂了景监一顿。

景监回去自然第二次埋怨商鞅,问他还能不能靠点谱。

商鞅回复。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

意思同,第一次我用“帝术”和老板沟通,老板跟不上节拍,我降了一档,用“王道”来和他讲治国方法,他还是听不明白,下回我在降一次档,他肯定能听明白,你安排吧。

景监剧照

第三次的结果是。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虽然没有立刻启用商鞅,但是态度变好了,没骂景监,告诉景监,你介绍的这哥儿们还不错,哪天我们在详细谈一谈。

景监连忙回去找商鞅,问商鞅这次啥好使了。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商鞅说,“帝术”“王道”这两个高层次的东西,老板不识货,我只能选择更下一等的“霸道”和他沟通,现在看来,应该合乎他的心意了。

第四次两人再见面时,有了准备的商鞅完全征服了秦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秦孝公和商鞅聊天,聊了几天也不烦。

两人终于合拍了。

秦孝公

这时候,景监问商鞅,你到底是怎么说服老板的。

商鞅回答。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商鞅说,“帝术”最高级,但准备工作也最长,要三代秦王,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才能准备好,老板认为时间太长,他等不及,而且他想在他这一代就出成绩,所以,我只能用准备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但弊端也最多的“霸道”和他交流。

“彊国之术”,就是强国之术。

这里就是最可惜的。

商鞅对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让秦国迅速变强。

但是,正因为“一切以强国速度为中心”,就不得不放弃其它方面。

最容易放弃的就是——长远利益。

先把眼前难关渡过再说,以后发生的事,以后再说。

急功近利和长远利益本身就是矛盾的。

这就导致了变法里面有很多非常不适合国家和人民长期发展的因素。

秦国出图文物

这里面,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驭民五术”。

壹民:统一国家思想,国家让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口口声声宣扬大家要爱国,实际上是让大家爱封建统治阶级。

弱民:分化、打压百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民众没有能力对抗官府,比如五邻连座制度。

疲民:一直分派人民任务,让他们在赋税、兵役上不消停,压缩他们自由时间,这样他们思想就不灵光,思想不灵光,就好控制。

辱民:强行给百姓灌输统治阶级是高等的,百姓要想有出路,必须为国家立战国。

贫民:让百姓没有余财,让他们属于处在即饿不死,又要饿死的状态,这样百姓物质文明没合格就不会搞精神文明。

就不会想为什么会有阶级?

为什么他们可以天天不干活却能山珍海味?

为什么我种的地收的粮食要交给他们?

“驭民五术”完全为了强国速度产生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容易触碰技术上的天花板。

这个天花板就是,让人民无法和国家形成真正的一体。

这种国家与人民共存的模式,前期可能还算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发展成“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国待民如猪狗,民待国如仇雠”的最终形态。

最后,自然是改朝换代,然后,另一个轮回。

农民起义就是驭民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帝术”里,有没可能就没有这些缺陷,可以更好的发挥百姓们的主观能动性。

会不会比西方更早孕育出“自由”“平等”这种真正让百姓团结、国家强大的现代理念。

可惜,商鞅后再无商鞅,一个临时方案,被后世治国者们奉为精典,没能进行二次进化,导致后期我们的文明被西方压制。

这个锅商鞅肯定不背,是秦孝公和后世那些没能参透出“帝术”的治国者们的问题。

帝术、王道、霸道,一个比一个弱,秦孝公偏偏选了个最弱的。

越想越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