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變強,爲秦國後來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秦國又爲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打下了深厚的地基,其後各朝各代的治國理念,都是在秦國的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

百代皆行秦法政,就是這個意思。

秦國曾經強大的標誌

商鞅變法肯定是成功的,否則秦國也不會在其後壓着六國打。

但成功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商鞅有三大治國理念,我們見到的反而是最垃圾的。

這個鍋得由秦孝公來背,史書上記載。

 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

秦孝公召見了商鞅,那時候還叫衛鞅,商鞅就灌輸秦孝公治國理念。

明顯很不成功,因爲秦孝公聽着聽着竟然睡着了。

商鞅走後,秦孝公罵大臣景監,你介紹的這個人太狂妄了,根本不是可用的人才。

爲啥罵景監,是景監把商鞅介紹給秦孝公的,不罵他罵誰?

景監捱了罵,回去埋怨商鞅,爲啥他不罵商鞅?

人家商鞅是給他錢,讓他有償當中介。

商鞅解釋說,我是教老闆用“帝道”統一天下,可惜老闆不開竅,根本不理解我的高級理念。

這裏的“帝道”纔是商鞅最強的治國方法,可惜被直接PASS。

商鞅頭像

第一次失敗後,又有了第二次交流。

 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

這一次,商鞅說的更加詳細,但仍然不合秦孝公的口味,商鞅走後,秦孝公又罵了景監一頓。

景監回去自然第二次埋怨商鞅,問他還能不能靠點譜。

商鞅回覆。

 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

意思同,第一次我用“帝術”和老闆溝通,老闆跟不上節拍,我降了一檔,用“王道”來和他講治國方法,他還是聽不明白,下回我在降一次檔,他肯定能聽明白,你安排吧。

景監劇照

第三次的結果是。

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罷而去。

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

雖然沒有立刻啓用商鞅,但是態度變好了,沒罵景監,告訴景監,你介紹的這哥兒們還不錯,哪天我們在詳細談一談。

景監連忙回去找商鞅,問商鞅這次啥好使了。

 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之矣。”

商鞅說,“帝術”“王道”這兩個高層次的東西,老闆不識貨,我只能選擇更下一等的“霸道”和他溝通,現在看來,應該合乎他的心意了。

第四次兩人再見面時,有了準備的商鞅完全征服了秦孝公。

 公與語,不自知躂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

秦孝公和商鞅聊天,聊了幾天也不煩。

兩人終於合拍了。

秦孝公

這時候,景監問商鞅,你到底是怎麼說服老闆的。

商鞅回答。

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

商鞅說,“帝術”最高級,但準備工作也最長,要三代秦王,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才能準備好,老闆認爲時間太長,他等不及,而且他想在他這一代就出成績,所以,我只能用準備時間最短,見效最快,但弊端也最多的“霸道”和他交流。

“彊國之術”,就是強國之術。

這裏就是最可惜的。

商鞅對秦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固然讓秦國迅速變強。

但是,正因爲“一切以強國速度爲中心”,就不得不放棄其它方面。

最容易放棄的就是——長遠利益。

先把眼前難關渡過再說,以後發生的事,以後再說。

急功近利和長遠利益本身就是矛盾的。

這就導致了變法裏面有很多非常不適合國家和人民長期發展的因素。

秦國出圖文物

這裏面,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馭民五術”。

壹民:統一國家思想,國家讓你幹什麼,你就要幹什麼,口口聲聲宣揚大家要愛國,實際上是讓大家愛封建統治階級。

弱民:分化、打壓百姓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民衆沒有能力對抗官府,比如五鄰連座制度。

疲民:一直分派人民任務,讓他們在賦稅、兵役上不消停,壓縮他們自由時間,這樣他們思想就不靈光,思想不靈光,就好控制。

辱民:強行給百姓灌輸統治階級是高等的,百姓要想有出路,必須爲國家立戰國。

貧民:讓百姓沒有餘財,讓他們屬於處在即餓不死,又要餓死的狀態,這樣百姓物質文明沒合格就不會搞精神文明。

就不會想爲什麼會有階級?

爲什麼他們可以天天不幹活卻能山珍海味?

爲什麼我種的地收的糧食要交給他們?

“馭民五術”完全爲了強國速度產生的,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很容易觸碰技術上的天花板。

這個天花板就是,讓人民無法和國家形成真正的一體。

這種國家與人民共存的模式,前期可能還算穩定,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慢慢發展成“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國待民如豬狗,民待國如仇讎”的最終形態。

最後,自然是改朝換代,然後,另一個輪迴。

農民起義就是馭民出了問題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帝術”裏,有沒可能就沒有這些缺陷,可以更好的發揮百姓們的主觀能動性。

會不會比西方更早孕育出“自由”“平等”這種真正讓百姓團結、國家強大的現代理念。

可惜,商鞅後再無商鞅,一個臨時方案,被後世治國者們奉爲精典,沒能進行二次進化,導致後期我們的文明被西方壓制。

這個鍋商鞅肯定不背,是秦孝公和後世那些沒能參透出“帝術”的治國者們的問題。

帝術、王道、霸道,一個比一個弱,秦孝公偏偏選了個最弱的。

越想越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