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这周发了条微博,“2020届毕业生,找到一个企业愿意给你交五险一金就很好了,先就业再择业。”几个小时获得50多万的阅读,一千多个赞,而评论区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这个观点。

不认同的原因,主要就是一点,毕业后到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会影响到个人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一定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一定要去大公司,想清楚了再就业。

我长期接触大学生人群,看到许多同学毕业后的发展变化,我当然知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需要谨慎思考,也十分赞同毕业生优先选择大企业。

但我们需要考虑当下的环境,18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转型,人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后续这两年中美贸易出现摩擦,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大的就业环境很不乐观。

而今年874万毕业生,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前天教育部副部长来公司调研交流的时候,把今年学生的就业现状,称为建国以来最难的一年。

我们再看下时间段,如今已是5月末,毕业生即将毕业,这个时候还在寻找工作的同学大量存在。但大企业的校招一直集中于秋季,早在19年11月就基本结束,当下针对21届的实习生招聘都已开始,应届生当下希望找到大公司的机会渺茫,很不现实。

所以我说的这句话,真的是不得不的选择。

(二)

评论区也有人提到,应届生的身份很重要,毕业后只要没有就业,可以一直用这个身份找工作,我承认明面上是如此,并且应对今年特殊情况,教育部还明确表示,学生的学籍档案等允许留校两年。

但应届生的这个身份,重点在于企业是否认可。

试想21届、22届毕业了,企业为何要去选择一个两年前毕业迟迟不工作的人呢?再过一两个月21届的秋招就要开始了,到时候大家可看看企业的招聘简章,对毕业时间的要求是什么。

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感受不到普通家庭学生的焦虑感,不就业也无影响,自然可以慢慢去选择,但大量同学、家庭需要有个收入来源的生计。

2020年我国的整体发展目标,才刚刚是全面小康,并未达到普遍富裕。

而过来人,可以语重心长的告知毕业生,找工作要慎重呀,毕竟这句话放哪都不会错,但一切选择都是建立于有的选的状态下,在选项不足的时候,选总比不选要好,这是我的主张。

为什么我强调五险一金,因为这个福利保障体系,对我们普通人太过重要,但由于只到用的时候,才会觉得必要,因此常常被许多职场新人不重视,更希望到手薪资能多点。

有网友说的对,不要被五险一金当作企业的恩赐一样,这是企业应当交的,确实如此。但如今还有多少公司想尽办法不去缴纳,不愿多出这一大笔费用,只有真正的经历者才知晓。

甚至在我看来,除非你的家庭条件特别好,否则不要毕业后闲着,一定要先入局,就业了,有五险了,你的许多保障也就有了,否则一个小概率的意外,就可能让一个还不错的家庭,一贫如洗。

(三)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大公司好,但遗憾大公司容纳不下所有求职者,而中小、乃至小微企业才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撑。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人,至少在职业初期,只能先选择一家小公司加入。

一些职前教育机构收学生大几万乃至十几万元,许诺进名企,还有一些课程培训,都是教学生如何进名企,笔试、面试之类,这些在我看来都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

18岁就是成年人,该认清一些世界真相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实是学校、企业、家庭三方以及学生个人共同决定的。

学校方,学科设置、培养模式都需要转型,许多高校也在进行转变,学校知道实习实践很重要,但一年800多万毕业生,21届毕业生预计破900万,大三大四两届学生1700万人都去实习,社会上又哪有这么多实习岗位。

企业方,在学校不断引导生涯教育的同时,企业应该对应届生安排系列的培训计划,做好承接,帮助学生的职业化转型。但中小企业自顾不暇,一些大企业也不愿意持续的投入新人培训,因为如今学生的跳槽间隔太短。

家庭方,从众心理让很多家长一味的逼孩子学习,却不知学习之意义,而在职业选择人,从小灌输就觉得进写字楼高人一等,如今四五千的基础工作抢着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些技能型工作,一万五、两万块的月薪找不到人。

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而不是普遍化基础教育,放下读完大学就高人一等的心态吧。

(四)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小公司,或许才是更多学生应该了解的。

小公司有很多弊端,我就不多说了,我将其分为两类:1.持续在某个领域里经营的小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2.一个新成立的创业公司,暂时规模还较小。

对于第一类公司,我们主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以及个人对具体岗位是否感兴趣,是否想长期发展。

我自己团队里曾经一个java开发人员,此前就是在一家外包公司,这家小公司跟智联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后续觉得其技术能力不错,刚好有招聘HC,他就从小公司进入智联,去年又跳槽去了去哪儿网。

我们的职业生涯里,3-5年进行一次变动极为正常,只有先入局,才能够真的看清后面的路。

而所谓的迷茫,则是由于天马行空的想象+未知结果的恐惧。

对于第二类公司,则更为简单,主要看创始人背景,以及是否有获得投资,投资机构的层次,这些可以很大程度判断出后续走向。

如果机遇不错,在第二类小公司的,个人的成长的速度,不会差于大公司,还能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获得可观的个人经济回报。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非毕业年级的同学,还有许多许多机会,一定早做准备,谁愿意将就呢?

但行动总比不动好。

作者孙凌,长期关注大学生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