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是保四爭六

2020年是首期“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最近,《蘭州大學報》刊發報道,介紹了“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和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一流學科的建設情況。

據官方此前說明,“雙一流”不搞終身制。按照制度設計,“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爲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範圍。建設期末,將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

其中,“雙一流”監測數據填報工作對於學校“雙一流”建設意義重大。

蘭州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處處長李興業在報道中介紹,學校按照《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按計劃有序推進各項任務,目前進度良好,已完成階段性建設目標。

各項建設任務指標總完成率爲92%,應該說,我們自己確定目標的達成度還是比較高的,各具體建設指標完成情況如下: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完成率91%,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完成率94%,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完成率87%,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完成率100%,着力推進成果轉化完成率92%,加強改進黨的領導完成率95%,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完成率98%,實現關鍵環節突破完成率89%,構建社會參與機制完成率96%,推進國際合作交流完成率81%。

“通過此次監測數據填報,可以看出我校‘雙一流’建設五大建設任務和五大改革任務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相對於進步快的學校,我們的客觀性定量指標還不夠突出,有些限項指標都填不滿。”李興業介紹,所以我們在努力“用數據說話”的同時,更強調“用事實說話”,在開放性留白部分反映亮點與特色,特別注重寫實性的描述。

具體而言,完成好的指標有:各年度在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公開出版的專著;教師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代表性論文等。

限項填不滿的有: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等審批立項的重大、重點項目的主持人數及清單;建設集成攻關大平臺、前沿科學中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數量及清單;主編出版的具有較高水平、代表性的教材數量及清單;擔任國際重大比賽評委、裁判人數及清單等。

李興業指出,需要肯定的是,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一流建設學科通過對標一流,圍繞一流學科建設方案,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第一,聚焦學科優勢與特色,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凸顯學科特色。第二,以人才培養爲核心,加強科教協同,增強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引導、鼓勵、支持學生積極赴國境外交流,提升學生國際合作能力。第三,引進一流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發揮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作用。第四,科研創新條件進一步完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出大量科研成果,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李興業表示,肯定各學科建設成效的同時,也有值得加強的地方,如教育教學成果產出相對不足,學術交流力度與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希望4個一流建設學科在現有基礎上能有進一步的提升。

另外,李興業在報道中介紹,經過這幾年的建設,學校的各項建設任務、改革任務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學科建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如果按照上一輪一流學科進入的標準保持不變的話,我們有學科是有潛力衝擊一流學科的。同時,根據第三方數據的預測,我校有2個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有望進入A類。綜合來看,我們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是保四爭六。

澎湃新聞早前報道提到,近段時間已有多所高校召開“雙一流”建設的有關會議,例如,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在工作會議指出,對我們來說,“雙一流”建設的動態調整機制既是壓力更是挑戰。對此,學校要立足新起點、運用新思維、提出新舉措、實現新目標,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另外在5月21日下午,西北工業大學召開了“雙一流”動態監測指標體系及數據分析會。副校長宋保維強調,雖然學校“雙一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建設短板。各單位一定要認真研讀“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指標體系,精準掌握本單位“雙一流”建設成果,明確本單位後續改革和努力的導向,做好本單位“十四五”規劃編制與“雙一流”建設的有機融合與銜接,在“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對標“雙一流”監測指標,更好地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發展。

與此同時,一部分不在“雙一流”名單的高校如河南科技大學,則將動態調整視作契機。4月15日,洛陽市推進河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學校博園第一會議室召開。校長孔留安指出,希望洛陽市委市政府把支持河南科技大學爭創“雙一流”大學作爲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的“重頭戲”,在政策、資金、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學校更多的支持,助力學校在“雙一流”動態調整中取得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