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開始後,在戰局的不斷推進下,日本開始憑藉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對我國內陸城市開展無差別轟炸;在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援華抗日空軍聯隊的攔截下,日軍的轟炸機編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日本陸軍開始尋求一款可以爲轟炸機遠程護航,爲轟炸我國內陸地區的轟炸機提供製空保護的遠程高速戰鬥機;同時尋找比即將服役的Ki-46偵察機性能更好的替代品。1941年五月,日本三菱公司正式接到陸軍航空司令部的命令,拿出一款雙座、可攜帶20mm機炮、650km/h的遠程戰鬥機。

經日寇無差別轟炸後的重慶街道

三菱受命

三菱公司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久保富男設計團隊,這個人自1973年擔任了六年的三菱公司總裁;1941年時,33歲的久保富男已經是在三菱公司成功設計了Ki-46偵察機的設計師;久保富男首先拿出一個單發重型戰鬥機的設計Ki-73,基於研發中的24缸三菱Ha-203-II發動機設計,這款發動機設計達到2600 馬力,但是因爲發動機的難產,造成了Ki-73項目的夭折。

Ki-46“百式司偵”偵察機

面對陸軍的要求,三菱決定採用更保守的設計,效仿西方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因爲久保富男之前就已經成功完成Ki-46這款雙發戰略偵察機,號稱百式司偵的Ki-46以媲美單發戰鬥機的速度、靈活性與安定性,在41年八月投入我國上空使用後,取得了比九七司偵更優秀的表現。Ki-83將基於百式司偵的設計經驗,達到更好的性能表現。

日本海軍陸軍的傳統藝能表演

高速度、大航程是Ki-83的首要設計目標,三菱在放棄單發重型戰鬥機後於1942年4月完成了雙發重戰的全尺寸模型,交付給陸軍進行審查。

對全尺寸模型進行評估時,陸軍航空兵的要求不斷變化,造成飛機的最後定型不斷被推遲。飛行員看完模型後強烈要求改善飛機的視野,縮小飛機尺寸以提高靈活性,並要求機翼面積減小至約34平方米。

Ki-83戰鬥機四視圖

新設計的雙發戰機型號定爲Ki-83,三菱計劃初期使用配備渦輪增壓器的Ha-214 發動機,吸收同時期遠在歐洲的德國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使用經驗後,Ki-83並不過分強調成爲一款萬金油,它的主要職責是爲了爲轟炸機遠程護航,擁有優良的制空能力。因爲德國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太強調多功能性,反而在爭奪制空權時,與優秀的單發戰鬥機性能差距太大。

三菱加強進攻性武器,取消後排座椅,發動機改爲Ha-211渦輪增壓發動機;對於二戰中互稱馬鹿的日本陸軍和海軍,在設計這款飛機時,這對奇葩都參與到其中。

Ki-83的中部機身設計海軍直接參與,三菱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海軍方面的需求,陸軍這邊要求具有多功能性,以後可以用作戰略偵查和對地攻擊;所以從1942年提交基本方案後,陸軍和海軍就拉着三菱公司一起扯皮,發揮傳統強項的日本海陸倆奇葩讓最終設計方案遲遲定不下來。

花了一年定型的Ki-83戰鬥機

Ki-83的最終設計方案三菱在1943年7月8日才確定,Ki-83延續了當時經典的採用全金屬獨立式中翼,中翼內三根大翼梁保證結構強度,爲了達到更好的高速性能,機翼輪廓和美國的P-51野馬一樣採用層流翼。

後期使用的兩臺2200 hp三菱Ha-211Ru渦輪增壓發動機,排氣尾管延伸到發動機艙的最後端,壓縮後的廢氣可以提供額外的推力;起落架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通過液壓可在發動機機艙內向後縮回,配備液壓減震,後輪也可以向前收起,竭力減少空氣阻力。

Ki-83的起落架設計

Ki-83的機身設計非常乾淨,只有水滴形的座艙玻璃高於機背,通過老照片,真不一定能發現這飛機能坐兩個人,Ki-83的機身中部還有個無線電操作員艙,沒有突出於機身,只是在機艙兩側開了兩個窗戶,爲了滿足海軍的偵查需求,配備了四型自動駕駛系統以及全套無線設備和導航設備,機內通信設備用於前後機組人員的通話。

原計劃安裝在無線電操作員頭頂的自衛機槍取消,萊飛推測凸出機身的機槍塔會顯著增加飛機的阻力,增加飛機空重,使得速度降低,同時作爲護航飛機,主要任務是驅逐,應儘量提高攻擊能力,不需要考慮自衛,讓三菱最終放棄。

作爲一款重型戰鬥機,Ki-83攻擊性武器頗具殺傷力,機頭安裝兩門ホ(Ho)155-1 30mm機炮與兩門ホ(Ho)5 20mm機炮,機翼下方的外部掛架可以攜帶兩枚重30-50 kg的航彈或者副油箱。

在陸軍的要求下,飛行員與無線電操作員的前後均有12mm的防彈鋼板保護,Ki-83的內置主油箱設計在駕駛艙的後面,容量達到1090升,無線電操作員腳前端的副油箱容量也有170升,加上機翼油箱,使得內油航程就達到2219km。

Ki-83的防護設計與高空供氧方式

很有意思的是,Ki-83的單個機翼下的掛載承載能力達到500kg,兩側均掛上副油箱後航程激增到3500km,但三菱只准備實戰中讓它掛50kg的炸彈,這款飛機好像戰雷中也有,萊飛沒玩過戰雷,不知道戰雷裏對Ki-83這個特性可有考證結論,知道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說下;本人推測還是因爲它的任務限定原因,掛重型航彈的話會嚴重降低航程。海軍就希望它執行近海的遠程偵查和護航,沒有要求海俯衝轟炸的能力;而陸軍近距離的對地轟炸也用不上它,所以日本的海軍馬鹿和陸軍馬鹿難得有了相同點,Ki-83只用在護航中對地面防空武器和高價值小目標的補充性轟炸。

Ki-83的駕駛艙

三菱在設計Ki-83時遇見的技術問題很少,唯一問題就是對發動機的振動和飛行時機身中後段的振動,通過改進發動機艙的結構,使用支撐杆對水平尾翼進行加固,增加機身結構的剛度的方式解決;最終定型所的拖延的一年時間要感謝日本陸軍和海軍的表演。

首飛之後多磨難

完成定型後,原型機1944年10月份首飛,計劃在45年中旬投入使用,然而又有人來干擾三菱了,美國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開始了,日本軍工業成了美軍首要關照對象,直到戰敗就造了四架。

Ki-83戰鬥機模型

在進行飛行測試時,Ki-83的性能卓越,易於操控,爬升率高,使用劣質汽油還在高度8000 m測試極速時達到686 km / h,儘管在9000 m測試時沒有達到704 km / h的設計速度,但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快日本飛機的榮譽。Ki-83在垂直面靈活性非常優異,在2895 m的高度以648 km / h的速度飛行時,做垂直面筋斗動作,最小筋斗半徑僅670米,用時31秒。

Ki-83當時在日本的岐阜機場進行試飛,試飛安排和在廠房改進時,經常被美國轟炸機編隊丟下來的航彈無情打斷,Ki-83戰鬥機的試飛改進不斷被推遲,戰爭不斷敗退的日本陸軍顯然認識到這款飛機沒機會來中國上空執行遠程護航任務。日本放棄了Ki-83的遠程護航和偵查使命,把重點放在了作爲高空高速攔截機和戰爭最後階段特殊攻擊機。

後世創作的Ki-83飛行畫作

第一架原型機在岐阜機場小心翼翼的試飛時,三菱也開始了其他原型機的生產,十分尷尬的是,1944年十二月,日本發生昭和東南海地震,震級達到8.2級,東南沿海軍工業雪上加霜;使得三菱從原型機開始試飛後,到1945年4月的這半年裏,就造出三架新飛機。

第2架原型機在3月份試飛期間,因爲遭遇雙重打擊的日本軍工業,粗製濫造的飛機駕駛艙風擋質量不過關,飛機高速飛行時風擋玻璃碎裂造成機毀人亡,三號機和四號機轉到各務原機場進行試飛,然而六月美國轟炸機丟下來的凝固汽油彈把兩架飛機燒成了灰,自此三菱花了半年造出來的三架戰鬥機算是白造了。

美軍接手的Ki-83戰鬥機

驚豔的性能

唯一倖存下來的是創造日本飛機最快紀錄的一號原型機,日本在長野縣的松本機場進行對Ki-83測試遺留下來,被進駐美軍接收。美軍直接在松本機場繼承三菱的未竟之業,開展Ki-83的性能試驗,使用美國軍用飛機的高辛烷值汽油,在高度7000米時大幅度超過設計速度,達到了驚人的762km/h。要知道日本在1943年研製的高速研究機ki78速度記錄已經達到699.9km/h,而當時美軍自用最快的戰鬥機P-51H同高度下速度759km/h。

美國F7F雙發重型戰鬥機

同時期美國海軍的F7F和Ki-83特性上很相似,乾淨纖細的機身,強悍的雙發引擎,F7F因爲更強悍的對海對地攻擊能力,航程上相比於Ki-83略有不如,不過速度同樣達到了740 km / h。在做完性能測試後,Ki-83被運回美國本土進行技術檢查,經過美國工程師進行進一步優化後速度能達到多少呢?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美軍重繪塗裝的Ki-83

美軍隊Ki-83進行測試時的空對空航拍圖

不得不說三菱的Ki-83堪稱一款傑作,在日本海陸的扯皮後,竟然得到一個很不錯的結果,面對戰局上的敗退,Ki-83迎來了生命歷程的結束。這場由日本發起,對周邊國家造成無盡傷痛的邪惡戰爭,從44年開始讓日本在本土嚐到了戰火的苦果,日本的工業、經濟,如同那一架架焚燬的飛機,最終用刻骨銘心的痛苦中吞下擴張侵略的野心。(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專注於航空航天領域,準備開個日本飛機的系列,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你對Ki-83戰鬥機有什麼評價呢?咱們評論區見;下篇詳細聊聊日本二戰期間川崎研發的Ki-64共軸反槳戰鬥機。

如果你也喜歡飛機、火箭、飛船和星空的話,歡迎關注共同討論,有時候不知道寫點啥,如果你對哪款飛機、航天器感興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提供靈感,也許不會立即寫出來,但會列入計劃表,也許催幾次就更了呢?笑。總而言之,您的關注就是我堅持創作更新的最大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