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民间评书和野史中,提到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经常会被形容成是一个贪生怕死、胆小懦弱只会逃跑的皇帝。可是在正史的记录里,他可不是这样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宋高宗赵构吧!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在北宋灭亡的那年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建炎,庙号高宗。这就是我们印象里那个自私懦弱,忠奸不辨,杀害岳飞,不念父兄在北国受苦,偏安于半壁江山,不思恢复中原的宋高宗。

其实宋高宗成为这样的人,跟他的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宋史》中有记载,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赵构不仅学问很大,还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这点就太厉害了,一石五斗大概相当于225斤,也就是说赵构两只胳膊各能举起110斤的东西。由此可见赵构天生神力,因为这个条件是当时宋朝选拔禁卫军军官的最高标准,即便放到现在,那也是运动健将级别的水平。因为有一个以艺术家自居的父皇,赵构的书法也是相当的精湛,尤其擅长行书。可以说赵构真的是文武双全,根本就不像评书或野史里讲的,除了懦弱逃跑,其他一无所能。赵构在15岁那年晋封为康王,可他并没有因为做了王爷就懈怠了,反而更加刻苦坚持习武、勤习书画。

公元1126年,赵构19岁,这一年金军一路南下打到了汴梁城。宋朝向金军提出议和,最后达成了赔付5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10000头牛马,并且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遣宰相、亲王去金营为人质的条件。面对这样的屈辱条件,当时的皇帝宋钦宗也只能全盘接受,马上就派人去搜罗金银牛马。可是人质方面就尴尬了,宰相还好说,排了少宰张邦昌,亲王就不好指派了。于是宋钦宗就把自己十几个弟弟都召集在一起,问他们谁愿意去,当时全场鸦雀无声。宋钦宗看到这情况,非常的失望,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手足,现在国家有难,贤弟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朕分忧吗?话音还没落,大殿外就有人喊道“陛下,臣愿往”,此人正是才年仅十九的康王赵构。宋钦宗当时就特别的高兴和感动,拉着赵构的手问道“金乃虎狼之国,他们不讲信义,不像辽国久沾王化,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虑考虑,真的愿意去吗?”赵构说“我身为皇族,国家有难,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此处可见赵构当时也是堂堂血性青年。

可是赵构后来性格为何转变成为了逃跑皇帝呢?赵构到了金营之后,每天该看书看书,该练武练武。当时的金国统帅完颜宗望就觉得很奇怪,他觉得宋朝的官员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可是这个年轻的亲王却意气闲暇,一点都不害怕,认为宋朝给他们送了一个假亲王,于是又点名让宋朝把宋徽宗的第五子肃王送来做人质,给赵构放了回去。而赵构可能是以为自己和完颜宗望比赛射箭赢了,所以金国才放了自己。

金军擒走肃王,便撤兵退去。宋朝一看金军走了,就不打算割让三镇。金国大怒,斥责宋朝言而无信,打算给宋朝点颜色看看,于是再度挥师南下,宋朝大军不战而退,金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奔东京。宋钦宗没办法,只好派赵构和刑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议和。在经过磁州的时候,这个刑部尚书王云因犯了百姓众怒,被当地老百姓活活打死了。王云的死,深深地刺激到了赵构。一帮老百姓,一顿拳打脚踢,这朝廷命官说打死就给打死了,这些老百姓太可怕了。这也影响到赵构后来很多行为,比如他不相信河北地区的义军、不相信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部队。

自此赵构就认为抵抗金国是一件很冒险、很没有把握的事情。靠军队,金军来犯时,十几万宋军连抵挡一下都没有就一哄而散。靠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书都打死了。靠朝廷,朝廷百官一看金军来了,自个儿先撒丫跑了。另外通过自己在金营做人质时的一些经历,赵构认为金国人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也可以跟金国以礼相待,不是非得以暴制暴。再加上赵构登基之后,身边又围绕着一群大奸臣,就此便在逃跑皇帝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