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做一個人,良知是很需要的,只要良知所不需的,不見得是絕對對,但是至少沒有惡意,沒有故意,現在良知判斷說不行,不行就不行,良知說不行,還硬要,那就故意了,故意不一定是惡業,故意就不好了,因爲內心有矛盾,所以良知所不準的,就不要做,就遠離魔業,這樣子就比較清楚了。

修行的又是另外一種狀況,修行在生活中跟生活的部分,這裏是有一點不一樣,生活中是不能幹犯法紀的事,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要心安理得,生活中因爲不心安理得沒有辦法辦道,這個是先講外圍的部分。

那麼辦道的時候,是要勇於嘗試未知,這個不一樣。在現實生活裏,不要輕易的去觸犯未知的領域,但是,假如你還沒有接受真正的正法行訓練的孩子們,在現實生活裏,他本來就具有一種能力,會去挑戰未知,在生活中,他常常會出奇兵,經常的會有一種特別的狀況出現,經常會有,爲什麼?因爲他要探索未知,他要從生活中去探索。

這樣的人,他有一種特質,活潑樂觀,經常失敗,要注意,這種是修行人,活潑樂觀,經常失敗,在外相上經常是少了一隻手,到處劃的都是傷,爲什麼?因爲他經常探索未知,那個地方不能進去,斷頭臺他也要去嘗一嘗。

都不知道嘗斷頭臺是什麼,會去嘗嗎?他沒有關係啊,現在沒有人上斷頭臺,我去嘗一下,他不知道那個要掉下來的話會怎麼辦,那他反正不會掉下來,因此他在這個地方,因爲他經常在探索未知,所以他常常會受傷,有形的傷無形的傷都有。

但是他一定有個特色,這種人達觀,他不但樂觀又達觀,受傷喫虧上當他都很高興,被騙了,哇,又被騙了,他比你笑得更開心。我們被騙了,氣的講不出話來,因爲不樂觀,都在已知的範圍內,爲什麼會被騙呢?而那種人,他達觀的,他知道他就是要邁向未知,所以他經常這個手出去就被錘回來了,沒有啊,我只是摸摸看,摸摸看就被修理了,所以現在一收回來,這裏斷一隻那裏斷一隻,因爲他經常在探索未知。

我們正常的現在學佛的,在日常生活裏,一定在已知的範圍裏,現實生活,因爲這樣子容易 心安理得,但是在修法中,是要勇於去探索未知,在修法中,行法到底對不對,要如何在這邊,一定要打破蛋殼看裏面,要不然那顆是假蛋你也不知道,你一定要裏面是什麼,在修法的裏面到底要怎麼進行,一定要進到裏面去,這個是邁向未知的領域前進。

假如生活中經常有讓你不安的話,那修法就不能深入,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穩定以後,在修法就應該一再地去探討未知,這是我們現在的情況。

假如你是個小孩子,還十幾歲二十歲,我們都希望他去生活中歷練歷練,因爲他不去探索未知不行,而且他沒有探索未知,他沒有辦法向內心,他必須在生活中去歷練,就給他在生活中去歷練,因爲那個事相比較具體,內心的部分太抽象了,他感受不到,這是關鍵,所以魔業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海雲法]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