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之后,日本内部因为战争规模远超预估而内阁改组,曾经极力主战的陆相和外相均被裁撤,随后日本外务省被日本军部压制而一蹶不振。

日本内部出现剧烈震动,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当即委派“日本通”高宗武到香港打探日本内部消息。

然而蒋介石没想到高宗武贪功冒进竟然私自前往日本,而且还在日本提出要可以通过拥护汪精卫替代蒋介石的方式,谋取两国和谈。

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后勃然大怒,宣布停止供应高宗武的一切经费,但是大错已经铸成,日本方面已经决定抛弃油盐不进的孔祥熙,转而联系汪精卫。

高宗武酿成大错,但是对日情报工作却不能停止,蒋介石思虑再三决定启用萧振瀛接替高宗武。

萧振瀛本是宋哲元二十九军的智囊,曾在平津地区和日本周旋数年之久,为人较为沉稳,十分擅长和日本人交涉,而且在日本人中交友甚广。

国军前线阵地

萧振瀛抵达香港后,很快便是和时任军部派驻南方秘使的和知鹰二的取得了联系,二人早在华北时便已相识,对彼此都十分熟悉。

原本和知鹰二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主战派,还曾亲自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但是经过血战之后和知鹰二认为民国并非日本预想中的那么软弱无力。

因此和知鹰二开始发生转变,从主战派变成了稳健派,极力主张和民国恢复和平状态,甚至可以直接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态。

日军阵地

实际上,对于和谈一事,蒋介石曾对《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明言,如果没有“重大变化与打击”,日本是绝对不会答应撤军和谈的,因此他对和谈一事并不看好。

但是和知鹰二提出双方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态势的条件却让蒋介石怦然心动,孔祥熙等极少数知情的民国高层更是欣喜若狂。

不过由于蒋介石坚持要让欧美第三方国家介入谈判,而日本则坚持“东亚主义”只同意和民国进行双方谈判,和谈一度陷入僵持之中。

日军集结部队

然而不久之后,欧洲“慕尼黑协定”事件爆发,捷克被迫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而始作俑者便是曾经宣称要庇护捷克的英法两国。

对此英国首相张伯伦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洋洋自得地在国会宣称,自己避免了一代人的战争,将“不仁不义”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本蒋介石认为德国在欧洲的嚣张跋扈,必然会很快引起欧洲大战,蒋介石准备将抗日战争和欧洲大战进行连接,像一战时期一样取得战胜国的地位。

国军骑兵

但是“慕尼黑协定”让蒋介石看到了英法两国的软弱,因此蒋介石又断定欧洲大战短期内不会爆发,于是更加坚定和日本和谈的决心。

为了防止高宗武的错误再次发生,蒋介石亲自拟定了一份谈判原则交给萧振瀛,还特意委派何应钦对和谈进行指导监督,每天必须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和谈进程。

在此情况之下,香港秘密和谈正式展开,萧振瀛表示如果能够促成和谈那么便是“东亚主义之大成功、大胜利及大收获,其重要性尤在一切之上”。

日军渡过黄河

萧振瀛的话让和知鹰二十分赞同,当即表示认同萧振瀛提出的停止武汉会战,双方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态势的条件并迅速动身返回日本向军部上报。

和知鹰二的态度令蒋介石大喜过望,认为和谈一事大有可为,甚至授意孔祥熙开始起早和谈所有的协议草稿。

然而当和知鹰二从日本返回香港后,日本却在已有条件中加上了七条附加条款,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求改组民国政府,蒋介石和萧振瀛对此均十分不满。

国军赶赴前线

就在双方僵持阶段,日本第21军从广东大亚湾登陆,广州会战正式爆发,蒋介石再也不愿意相信日本人的和谈条件,香港秘密谈判就此破裂。

参考资料:《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蒋介石文墨密档》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