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进入存量时代,换购升级已成未来消费主流,这就是为什么疫情影响之下,豪华车销量还能暴涨的原因。不过在热火朝天的中型SUV市场,日产楼兰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去年月均销量1800余辆,仅有老对手汉兰达的五分之一左右。难道楼兰是款烂车?那倒不是。

1.设计配置具备竞争优势

楼兰是日产D级平台产品,同平台产物还有天籁。外观上采用了日产家族化的“V-motion”设计理念,夸张的V字型进气格栅,结合多边形头灯组,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悬浮式车顶设计、极具立体感的腰线和层次感丰富的车尾,勾勒出特立独行的视觉效果。楼兰的整体外观,称得上是中型SUV市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楼兰内饰设计一言难尽,与竞品车型相比不够新颖,但好在做工用料实在,该软的地方软、该硬的地方硬。配置的话自然不用多说,除开最低配基本的东西都有搭载。车身空间不用多说,处在同级别上层水准。楼兰配备了两套动力系统,自吸组合能提提供优质的驾乘舒适性,机械增压混动组合+适时四驱,能满足轻微越野需求。

2.槽点众多但非低迷真因

现款楼兰售价区间为23.88万元-37.58万元,终端最高优惠约4万元,实售价格已经与本田CR-V等紧凑级SUV重叠。花紧凑级SUV的钱,买高一级别的中型车SUV,如此好事为何难以打动消费者?楼兰外观设计过于个性,难以符合国人的中庸之道。内饰设计不够精致,老气横秋是个槽点。尺寸够大却没有7座,拒绝了二孩家庭意向用户。

动力系统也不够强劲,油耗表现也不够理想,并且加速能力处于同级别偏下水准。楼兰产品力的确不够完美,但这并不是制约它发展的核心原因。楼兰本就主打舒适性,5座大空间、悬架舒适调校及低功动力组合,一切都是围绕“移动大沙发”名号搭配的,所以配置槽点情有可原。楼兰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发展战略错误。

3.盲目自大错失崛起良机

楼兰早些年以进口身份征战中国市场,售价一度高达56万元,还是权贵人士的小众玩物。2011年日产正式引入楼兰国产,当年只投产了一款售价48.88万元的3.5L V6车型。上市两年月销量徘徊在百来辆,试水失败后日产于2013年缩水版V6楼兰,这回价格降到了36.58万元。结果日产的好意没能打动国人,月销量居然只有两位数。

直到2015年,日产才决定放弃V6改成亲民的4缸发动机,楼兰入门价格也降至23.88万元。销量倒也有了起色,不过月均只有2000辆左右。楼兰未能咸鱼翻身,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自己作死的恶果。汉兰达2008年就已国产入市,至今价格体系控制在30万元左右。2011年楼兰入场时,这款老前辈单月最高已能卖上万辆,名副其实中型SUV市场的霸主车型。

面对强敌唯有智取,日产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意孤行投放了售价48.88万元的V6版楼兰。倒不是说楼兰华而不实,只是这个价格配置难以迎合大众需求,更别说撼动汉兰达地位。没能拉汉兰达下马也就算了,2013年中国市场刮起SUV热潮时,楼兰却只投放了一款车型。价格倒是降到了36.58万元,但显然偏离了大众消费水平。2015年日产醒悟调整战略,可惜中型SUV市场格局已定,楼兰自然难以分一杯羹。

楼兰的确是日产诚意之作,“移动大沙发”也并非浪得虚名,奈何基于国人特色消费理念,中国市场会无限放大先入为主的优势。后来者没机会了吗?有,只是青出于蓝太过艰难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