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直口口相传着“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可见一个男人选择职业的重要性,而一个女人最怕的就是嫁错了人。

在汉朝以前,女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那时候女人的选择还是很丰富的,婚姻还是很自由的,还是讲究两情相悦的,君不见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传千年,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女人可选择的对象越来越少,到了后来更是只讲究门当户对和媒妁之言,两个结婚的新人,在洞房之前都没有见过。如果碰上了理性的父母,选择合适的对象,他们的生活还是幸福的,就怕那种只讲究门当户对,将婚姻作为一种政治手段,那又会造成多少的不幸福!

谢道韫出身谢氏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当时能得到谢安赞扬一句的人很少)。

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比他堂哥强多了!谢安大声称好,夸奖谢道韫敏慧过人。

谢道韫年长的时候,嫁入了门当户对的王家。一次谢道韫回家探亲,怏怏不乐的神态让他叔父谢安看在眼里。谢安很奇怪,问她道,“王家名门世族,王凝之(谢道韫的丈夫)也算是青年才俊,何以不快至此?”谢道韫怅然道:“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我的兄弟中也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王郎相比你们天上地下阿。”谢安长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无话可说。

这句话是谢道韫在数说本门的英才。一门叔父中阿大指谢安,中郎指西中郎将谢万,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在谢道韫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封是谢万的儿子谢韶的小名,曾任车骑司马。胡是谢朗的小名,做官曾至东阳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当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谢川,也颇有文才。

谢道韫拿谢氏一门彦秀作比,其实她夫家王家人才之胜,丝毫不下谢家。谢道韫的公公是第一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古今独步,《兰亭集序》更是千古流传的书法极品,当时朝中王羲之和谢安号称一时瑜亮。王徽之是谢道韫的小叔,王羲之的第三子,向来卓荦不羁。

王徽之留下千古佳话的是这样一段故事:一天徽之望着皎洁无边的月色,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登时忆起老朋友戴逵。只是戴逵的家相隔甚远,也顾不得了,马上划着小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谁知终于在夜半赶到了他的家门口,徽之又转身回去了,旁人问他什么原因,他只留下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弟弟王献之,少有盛名,风流为一时之冠。谢安对他相当看好,认为王谢的后辈中人以他为第一。王羲之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小时候练字的时候王羲之就猛地从背后抽他的笔,他每次都能稳稳不动,他就知道这个儿子不仅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其后必有大成。后来王献之的书法固然是不亚其父,他能在墙上写方丈大字的绝技,连他父亲也不禁叹服。

只是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相比以上这些隽秀人物就失色得多了,所以谢道韫才会说出上面这些话,当然作为王羲之的次子,他家学渊源,甚工草隶,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实非庸才,但同时他是一个狂热的五斗米教教徒,整天只会对着天师的牌位焚香祷告,加上谢道韫的才学非常的高,而丈夫却不能和自己相比所以,谢道韫就显得闷闷不乐。

他的小叔王献之作为一代才士之冠,经常召集文苑中顶尖的人物来家里清谈。所谓清谈,应该就是现在的辩论会之类的东西,总有一人开题,一些人补充,一些人辩驳,最后来个总结陈词。魏晋时代的人非常喜欢清谈,但凡数人聚到一处,总是要高谈阔论一番。王献之诚然是才杰出众,但有时候高手实在太多,集中火力攻他一个,他也免不了舌头打结,这时候一直在旁屋倾听的谢道韫就派丫鬟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上书“欲为小郎解围”。于是王献之暗暗称奇之余,叫人垂下一方青帘,谢道韫在帘后接着他们的话题侃侃而谈,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在座客人无不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再也说不出话来,可见谢道韫的风采。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孙恩卢循叛乱纠集教众从舟山岛起兵叛乱,一路直扑会稽而来。当时会稽的太守正是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此时的王凝之不想着调兵平叛,反而给天师排位上香。谢道韫苦谏丈夫却不得。谢道韫只能自己招募家丁训练。孙恩大军来到的时候他竟然自己独自逃了,却在城外丢了脑袋。

谢道韫听说丈夫和儿子都在混战中被杀,当场哭昏倒地。醒来后迅速镇定了下来,不慌不忙地组织家丁保护好家眷,缓缓撤退,她自己抱着外孙坐着轿子亲自断后。刚出街口,就与敌军相遇,家丁们顷刻间被杀散,她走出轿子,指挥着几个丫鬟仆妇杀敌。敌人猝不及防,倒是被娘子军砍倒了几个。不过丫鬟们也终于也被杀散,谢道韫干脆拿起钢刀亲自搏杀,竟也杀倒了两个,终因气力不济被缚。众人把她和她的小外孙推到孙恩跟前,望着这个刚杀了她丈夫儿子的大仇人,她侃侃陈词,丝毫不见慌乱。不知道,当时谢道韫是以怎么以大无畏的精神劝说孙恩,竟然使得孙恩放了她。

也许谢道韫这种气质就是跟她叔父谢安学的,当年淝水大战时前秦百万雄师雄据长江边,苻坚甚至喊出了投鞭断流的狂妄口号,压力之大更胜三国的赤壁,身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丞相谢安却浑然没把他们当回事,井井有条地做好各项安排之后,就和子侄辈们整天喝酒下棋。临开战前一夜还在和人赌棋,趁别人根本无心应战,谢安还一口气连赢了几栋院子。等到谢道韫的胞兄谢玄等人一战而溃敌百万大军,特大喜讯传来,他仍在和人下棋,喜报只草草看了一眼,扔在一边继续下,和他下棋的人急得神经都要崩溃,忙问前线战况到底如何。谢安这才慢吞吞地说,那些小儿辈们到底把敌人赶跑了。也许真正学到谢安这种从容不迫的绝世镇定气度的只有谢道韫自己一人而已。

大乱稍平,谢道韫又回到了会稽。然而物是人非,从此时开始,谢道韫矢志守节,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谢道韫才只能寡居终身。

当时的会稽太守刘柳是一个雅量非凡的人物,久慕谢道韫的才名,专程到她家求见。谢道韫也是久闻刘柳的才气,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来和刘柳相见。她先从自己的身世谈起,慷慨流连,哀而不伤,然后感谢刘柳的造访,殷勤致意,词理圆到。刘柳谈了片刻就告辞,出门后叹道,“巾帼中这样的人物今古罕见,只要瞻察言气,已经是让人心形俱服了。”谢道韫也有言,“自逢丧乱,夫死子亡,一直郁郁,直到遇到此人,光听其言语,也足让人心胸大开。”谢道韫此时应该是对于刘柳的才学很欣赏,甚至欣赏他这个人,只是感叹自己如今的身份不能和他在一起。

谢道韫的这一生并不幸福,年轻的时候嫁给的那个人不能同自己谈论诗词,才气不如自己,年老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才气很高的人可以和自己探讨诗词,却不能在一起,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所嫁非人也许可以概括她不幸福的原因,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那就是是他们门当户对的联姻。这看似门当户对的背后,却是世家门阀婚姻制度下的政治交换!

一,门阀的产生和壮大

门阀的产生,源于士族的崛起,而士族崛起却是在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由于察举制的特殊选人方式,使得累世公卿产生,到了东汉时期,地主豪强成为士族之一,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给予士族以制度保证,士族进一步扩大。

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一征辟制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将选举权收回中央,便于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制的正常关系,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公元220年,曹丕继任魏王,他采纳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具体办法是,每州设一大中正,每郡设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中正虽然属于兼职,但也设属员,负责访问与编定士人等级。由于吏部选官完全依照中正的考评,所以,此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开始的时候无形之中将选举之权收回了中央。最初的中正制还能听从当地的公议,选出优秀人才,人称"犹有乡议余风"。但是,用不了多久,这个制度就变了味道。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父祖为高官者,在选举上占了越来越大的便宜。久而久之,门第高者品级就高,门第低者品级就低,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这样,作为汉代以来统治基础的士人,就被明显地从血缘上分化成为世族和寒族两个部分。前者处于政治权力的垄断地位,而后者则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长期徘徊在边缘。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西晋时期,东海王氏、河内山氏、泰山羊氏、京兆杜氏、颍川荀氏、陈氏、平原华氏、山阳郗氏、河东裴氏、卫氏、扶风苏氏等一并显赫一时,成为最为人艳羡、权势也最大的名门望族。东晋时期王、谢、桓、庾四大姓占据了东晋门悯金字塔的塔尖。这些都是高门士族。

二,王谢二族

永嘉之乱以后,王谢二族先后有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了个人的建功立业,而家族的辉煌时代亦就此开启。

琅琊王氏

永嘉之乱后,王导于江左力拥皇室旁裔司马睿称帝于建邺(今南京),是为晋元帝,实现了中兴。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而其兄弟王敦于外掌兵,王氏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王氏独霸士族,地位达到了顶峰。

陈郡谢氏

东晋时期,在淝水之战中谢安带领谢氏家族凭借8万军队战胜了苻坚的80万大军,使谢氏成为顶级士族。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王谢二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最显赫的家族,在当时士族如林的时代,没有哪个家族的名声可以和王谢二族相比肩,三百多年来,王、谢两族能人辈出,仕宦显达,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繁盛、荣耀。

三,士族联姻对象的选择

东晋时期,士族和士族之间的联姻成为常态,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其血统的纯正性,另外一方面通过联姻,互相帮助扶持。士族的联姻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皇室,二是士族,三是流民帅。

1,和皇室的联姻,当时包括了龙亢桓氏的桓温娶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桓修娶晋简文帝的女儿武昌公主,琅琊王氏的王献之娶晋孝武帝的女儿新安公主,陈郡谢氏的谢混娶晋孝武帝的女儿晋阳公主。颍川庾氏的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太原王氏的王简姬嫁给了晋简文帝,太原王氏的王法慧嫁给了晋孝武帝,太原王氏的王神爱嫁给了晋安帝。这些出身士族的女性嫁入皇室以后,全都是皇后。既稳定了门阀的政治权利,同时也巩固了皇帝的权威!

2,士族和士族联姻,包括颍川庾氏和龙亢桓氏联姻,龙亢桓氏和太原王氏联姻,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联姻,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联姻等。互相联姻,相互扶持,巩固地位。

3,士族和流民帅的联姻,琅琊王氏和流民帅郗鉴联姻,王导的侄子-王羲之娶了郗鉴的女儿郗璇,此时的士族没有了往昔的军权,而和流民帅的联姻,却可以加重士族在门阀政治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士族在权力斗争中获得较大优势。

无论哪一类,都是士族利用联姻巩固门阀地位,进而维护门阀政治。

王谢之间的联姻就是士族和士族之间的联姻。此时,谢氏由于谢安的关系,正式进入顶级门阀,相反此时的王氏却已经不再是“王与马共天下”的辉煌时刻,但是影响力还是在的,王氏衰落,谢氏崛起,而谢道韫和王凝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结婚的,两家联姻实现各自的政治目的。谢氏和王氏互相借助来稳定自己顶级门阀的地位!而谢道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入了琅琊王氏。

四,士族联姻禁忌

1,在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氏存在着高低的,高级士族只会和高级士族联姻,一般不会和低级士族联姻。由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所以士族也被分为了高低之分,这种情况下,高级士族看不起低级士族,低级士族高攀不起高级士族,他们之间的联姻就不可能出现。

2,北方士族也不会和江左士族联姻,当时掌握东晋政权的都是南渡的北方士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都是北方士族,他们不会允许江左士族分享他们的权利的,就更加不会和他们联姻。

3,士族不会和庶族联姻,士族从诞生之初,就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抬得很高,所以就看不起庶族,也不会和庶族交朋友,更不会和他们联姻。在极端注重门第的士族看来,和庶族联姻就是一种耻辱。

如此情况下,相同等级的士族联姻,可选择的余地就不多,此时的婚姻双方,嫁的是这个姓,娶的也是这个姓!王谢世家,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响当当的世家,王谢二族也是自视极高的,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选择范围的减少往往导致的后果就是婚姻多数的不幸福!

在东晋,婚姻只是士族用来交易的一种手段,以达到维护自身地位稳固的目的。无论他们和谁联姻,不和谁联姻,本质都是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以达到稳定自身的门阀地位。所以很多的人的婚姻都是无奈的选择,都是嫁错了人,嫁对了门!这个门就是门第的门。

参考资料《晋书》《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