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直口口相傳着“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可見一個男人選擇職業的重要性,而一個女人最怕的就是嫁錯了人。

在漢朝以前,女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那時候女人的選擇還是很豐富的,婚姻還是很自由的,還是講究兩情相悅的,君不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傳千年,而隨着時間的發展,女人可選擇的對象越來越少,到了後來更是隻講究門當戶對和媒妁之言,兩個結婚的新人,在洞房之前都沒有見過。如果碰上了理性的父母,選擇合適的對象,他們的生活還是幸福的,就怕那種只講究門當戶對,將婚姻作爲一種政治手段,那又會造成多少的不幸福!

謝道韞出身謝氏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當時能得到謝安讚揚一句的人很少)。

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接口:“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比他堂哥強多了!謝安大聲稱好,誇獎謝道韞敏慧過人。

謝道韞年長的時候,嫁入了門當戶對的王家。一次謝道韞回家探親,怏怏不樂的神態讓他叔父謝安看在眼裏。謝安很奇怪,問她道,“王家名門世族,王凝之(謝道韞的丈夫)也算是青年才俊,何以不快至此?”謝道韞悵然道:“一門叔父,有阿大中郎。我的兄弟中也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王郎相比你們天上地下阿。”謝安長長嘆了一口氣,再也無話可說。

這句話是謝道韞在數說本門的英才。一門叔父中阿大指謝安,中郎指西中郎將謝萬,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在謝道韞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封是謝萬的兒子謝韶的小名,曾任車騎司馬。胡是謝朗的小名,做官曾至東陽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謝道韞的親哥哥謝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的主帥,把驕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堅的百萬人馬打得落花流水,當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謝川,也頗有文才。

謝道韞拿謝氏一門彥秀作比,其實她夫家王家人才之勝,絲毫不下謝家。謝道韞的公公是第一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古今獨步,《蘭亭集序》更是千古流傳的書法極品,當時朝中王羲之和謝安號稱一時瑜亮。王徽之是謝道韞的小叔,王羲之的第三子,向來卓犖不羈。

王徽之留下千古佳話的是這樣一段故事:一天徽之望着皎潔無邊的月色,一邊喝酒一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登時憶起老朋友戴逵。只是戴逵的家相隔甚遠,也顧不得了,馬上划着小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誰知終於在夜半趕到了他的家門口,徽之又轉身回去了,旁人問他什麼原因,他只留下擲地有聲的八個大字“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弟弟王獻之,少有盛名,風流爲一時之冠。謝安對他相當看好,認爲王謝的後輩中人以他爲第一。王羲之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小時候練字的時候王羲之就猛地從背後抽他的筆,他每次都能穩穩不動,他就知道這個兒子不僅繼承了自己的衣鉢,其後必有大成。後來王獻之的書法固然是不亞其父,他能在牆上寫方丈大字的絕技,連他父親也不禁歎服。

只是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相比以上這些雋秀人物就失色得多了,所以謝道韞纔會說出上面這些話,當然作爲王羲之的次子,他家學淵源,甚工草隸,又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實非庸才,但同時他是一個狂熱的五斗米教教徒,整天只會對着天師的牌位焚香禱告,加上謝道韞的才學非常的高,而丈夫卻不能和自己相比所以,謝道韞就顯得悶悶不樂。

他的小叔王獻之作爲一代才士之冠,經常召集文苑中頂尖的人物來家裏清談。所謂清談,應該就是現在的辯論會之類的東西,總有一人開題,一些人補充,一些人辯駁,最後來個總結陳詞。魏晉時代的人非常喜歡清談,但凡數人聚到一處,總是要高談闊論一番。王獻之誠然是才傑出衆,但有時候高手實在太多,集中火力攻他一個,他也免不了舌頭打結,這時候一直在旁屋傾聽的謝道韞就派丫鬟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上書“欲爲小郎解圍”。於是王獻之暗暗稱奇之餘,叫人垂下一方青帘,謝道韞在簾後接着他們的話題侃侃而談,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在座客人無不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再也說不出話來,可見謝道韞的風采。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孫恩盧循叛亂糾集教衆從舟山島起兵叛亂,一路直撲會稽而來。當時會稽的太守正是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此時的王凝之不想着調兵平叛,反而給天師排位上香。謝道韞苦諫丈夫卻不得。謝道韞只能自己招募家丁訓練。孫恩大軍來到的時候他竟然自己獨自逃了,卻在城外丟了腦袋。

謝道韞聽說丈夫和兒子都在混戰中被殺,當場哭昏倒地。醒來後迅速鎮定了下來,不慌不忙地組織家丁保護好家眷,緩緩撤退,她自己抱着外孫坐着轎子親自斷後。剛出街口,就與敵軍相遇,家丁們頃刻間被殺散,她走出轎子,指揮着幾個丫鬟僕婦殺敵。敵人猝不及防,倒是被娘子軍砍倒了幾個。不過丫鬟們也終於也被殺散,謝道韞乾脆拿起鋼刀親自搏殺,竟也殺倒了兩個,終因氣力不濟被縛。衆人把她和她的小外孫推到孫恩跟前,望着這個剛殺了她丈夫兒子的大仇人,她侃侃陳詞,絲毫不見慌亂。不知道,當時謝道韞是以怎麼以大無畏的精神勸說孫恩,竟然使得孫恩放了她。

也許謝道韞這種氣質就是跟她叔父謝安學的,當年淝水大戰時前秦百萬雄師雄據長江邊,苻堅甚至喊出了投鞭斷流的狂妄口號,壓力之大更勝三國的赤壁,身系天下安危於一身的丞相謝安卻渾然沒把他們當回事,井井有條地做好各項安排之後,就和子侄輩們整天喝酒下棋。臨開戰前一夜還在和人賭棋,趁別人根本無心應戰,謝安還一口氣連贏了幾棟院子。等到謝道韞的胞兄謝玄等人一戰而潰敵百萬大軍,特大喜訊傳來,他仍在和人下棋,喜報只草草看了一眼,扔在一邊繼續下,和他下棋的人急得神經都要崩潰,忙問前線戰況到底如何。謝安這才慢吞吞地說,那些小兒輩們到底把敵人趕跑了。也許真正學到謝安這種從容不迫的絕世鎮定氣度的只有謝道韞自己一人而已。

大亂稍平,謝道韞又回到了會稽。然而物是人非,從此時開始,謝道韞矢志守節,足不出戶,只是打理本府內務,閒暇時寫詩著文。謝道韞才只能寡居終身。

當時的會稽太守劉柳是一個雅量非凡的人物,久慕謝道韞的才名,專程到她家求見。謝道韞也是久聞劉柳的才氣,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來和劉柳相見。她先從自己的身世談起,慷慨流連,哀而不傷,然後感謝劉柳的造訪,殷勤致意,詞理圓到。劉柳談了片刻就告辭,出門後嘆道,“巾幗中這樣的人物今古罕見,只要瞻察言氣,已經是讓人心形俱服了。”謝道韞也有言,“自逢喪亂,夫死子亡,一直鬱郁,直到遇到此人,光聽其言語,也足讓人心胸大開。”謝道韞此時應該是對於劉柳的才學很欣賞,甚至欣賞他這個人,只是感嘆自己如今的身份不能和他在一起。

謝道韞的這一生並不幸福,年輕的時候嫁給的那個人不能同自己談論詩詞,才氣不如自己,年老的時候碰到了一個才氣很高的人可以和自己探討詩詞,卻不能在一起,那麼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所嫁非人也許可以概括她不幸福的原因,那麼這一切又是怎麼發生的呢?那就是是他們門當戶對的聯姻。這看似門當戶對的背後,卻是世家門閥婚姻制度下的政治交換!

一,門閥的產生和壯大

門閥的產生,源於士族的崛起,而士族崛起卻是在漢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由於察舉制的特殊選人方式,使得累世公卿產生,到了東漢時期,地主豪強成爲士族之一,曹魏時期九品中正制的產生,給予士族以制度保證,士族進一步擴大。

九品中正制是針對察舉一徵辟制選舉權流失的弊病,而採取的選舉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將選舉權收回中央,便於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與朝廷官僚制的正常關係,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傾向。

公元220年,曹丕繼任魏王,他採納陳羣的建議,在地方設立中正官代替鄉里評議考察人才。具體辦法是,每州設一大中正,每郡設中正,由當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擔任,負責將本地士人狀況考評定級,以供吏部選官參考。中正雖然屬於兼職,但也設屬員,負責訪問與編定士人等級。由於吏部選官完全依照中正的考評,所以,此制度又稱九品官人法。

九品中正制的實行,開始的時候無形之中將選舉之權收回了中央。最初的中正制還能聽從當地的公議,選出優秀人才,人稱"猶有鄉議餘風"。但是,用不了多久,這個制度就變了味道。中正評定人才,越來越依據士人的家世,父祖爲高官者,在選舉上佔了越來越大的便宜。久而久之,門第高者品級就高,門第低者品級就低,朝廷任命中正官時,往往要徵求本地出身的高官們的意見,連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漸喪失。這樣,作爲漢代以來統治基礎的士人,就被明顯地從血緣上分化成爲世族和寒族兩個部分。前者處於政治權力的壟斷地位,而後者則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長期徘徊在邊緣。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西晉時期,東海王氏、河內山氏、泰山羊氏、京兆杜氏、潁川荀氏、陳氏、平原華氏、山陽郗氏、河東裴氏、衛氏、扶風蘇氏等一併顯赫一時,成爲最爲人豔羨、權勢也最大的名門望族。東晉時期王、謝、桓、庾四大姓佔據了東晉門憫金字塔的塔尖。這些都是高門士族。

二,王謝二族

永嘉之亂以後,王謝二族先後有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了個人的建功立業,而家族的輝煌時代亦就此開啓。

琅琊王氏

永嘉之亂後,王導於江左力擁皇室旁裔司馬睿稱帝於建鄴(今南京),是爲晉元帝,實現了中興。王導是東晉初年的宰相,而其兄弟王敦於外掌兵,王氏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王氏獨霸士族,地位達到了頂峯。

陳郡謝氏

東晉時期,在淝水之戰中謝安帶領謝氏家族憑藉8萬軍隊戰勝了苻堅的80萬大軍,使謝氏成爲頂級士族。

“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王謝二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最顯赫的家族,在當時士族如林的時代,沒有哪個家族的名聲可以和王謝二族相比肩,三百多年來,王、謝兩族能人輩出,仕宦顯達,他們或引領一代之風尚,或執一朝之牛耳,從漢魏入兩晉歷南朝,一直繁盛、榮耀。

三,士族聯姻對象的選擇

東晉時期,士族和士族之間的聯姻成爲常態,一方面有利於維護其血統的純正性,另外一方面通過聯姻,互相幫助扶持。士族的聯姻對象大致有三類,一是皇室,二是士族,三是流民帥。

1,和皇室的聯姻,當時包括了龍亢桓氏的桓溫娶晉明帝的女兒南康公主、桓修娶晉簡文帝的女兒武昌公主,琅琊王氏的王獻之娶晉孝武帝的女兒新安公主,陳郡謝氏的謝混娶晉孝武帝的女兒晉陽公主。潁川庾氏的庾文君嫁給了晉明帝,太原王氏的王簡姬嫁給了晉簡文帝,太原王氏的王法慧嫁給了晉孝武帝,太原王氏的王神愛嫁給了晉安帝。這些出身士族的女性嫁入皇室以後,全都是皇后。既穩定了門閥的政治權利,同時也鞏固了皇帝的權威!

2,士族和士族聯姻,包括潁川庾氏和龍亢桓氏聯姻,龍亢桓氏和太原王氏聯姻,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聯姻,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聯姻等。互相聯姻,相互扶持,鞏固地位。

3,士族和流民帥的聯姻,琅琊王氏和流民帥郗鑑聯姻,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娶了郗鑑的女兒郗璿,此時的士族沒有了往昔的軍權,而和流民帥的聯姻,卻可以加重士族在門閥政治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士族在權力鬥爭中獲得較大優勢。

無論哪一類,都是士族利用聯姻鞏固門閥地位,進而維護門閥政治。

王謝之間的聯姻就是士族和士族之間的聯姻。此時,謝氏由於謝安的關係,正式進入頂級門閥,相反此時的王氏卻已經不再是“王與馬共天下”的輝煌時刻,但是影響力還是在的,王氏衰落,謝氏崛起,而謝道韞和王凝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結婚的,兩家聯姻實現各自的政治目的。謝氏和王氏互相藉助來穩定自己頂級門閥的地位!而謝道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嫁入了琅琊王氏。

四,士族聯姻禁忌

1,在東晉時期,士族門閥氏存在着高低的,高級士族只會和高級士族聯姻,一般不會和低級士族聯姻。由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所以士族也被分爲了高低之分,這種情況下,高級士族看不起低級士族,低級士族高攀不起高級士族,他們之間的聯姻就不可能出現。

2,北方士族也不會和江左士族聯姻,當時掌握東晉政權的都是南渡的北方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都是北方士族,他們不會允許江左士族分享他們的權利的,就更加不會和他們聯姻。

3,士族不會和庶族聯姻,士族從誕生之初,就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抬得很高,所以就看不起庶族,也不會和庶族交朋友,更不會和他們聯姻。在極端注重門第的士族看來,和庶族聯姻就是一種恥辱。

如此情況下,相同等級的士族聯姻,可選擇的餘地就不多,此時的婚姻雙方,嫁的是這個姓,娶的也是這個姓!王謝世家,作爲魏晉南北朝時期響噹噹的世家,王謝二族也是自視極高的,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選擇範圍的減少往往導致的後果就是婚姻多數的不幸福!

在東晉,婚姻只是士族用來交易的一種手段,以達到維護自身地位穩固的目的。無論他們和誰聯姻,不和誰聯姻,本質都是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是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以達到穩定自身的門閥地位。所以很多的人的婚姻都是無奈的選擇,都是嫁錯了人,嫁對了門!這個門就是門第的門。

參考資料《晉書》《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