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焉。”軍隊,在封建王朝向來是死生之事,動用軍隊因此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並且必須謹慎。所以古代有所謂的“虎符”,一半在皇帝手中,一半在將領手中,二者合一,乃可號令貔貅之士。然而,愛好唐代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梗,“虎符”在唐代因避諱而改名變樣了,不作虎符,而作“兔符”,後來又變成了“魚符”,即《新唐書·高祖本紀》所謂:“改銀兔符爲銅魚符”。

避的誰的諱呢?唐高祖李淵的爺爺李虎。原來李淵本姓李氏,他的七世祖李暠生活在晉朝末年,趁亂就在秦川涼州地區稱王,就是所謂的涼武昭王。到了兒子李歆就被滅國了,又歷經三代才生了李虎。這李虎有出息,在北朝西魏政權官至太尉,位列三公,還被西魏專門賜姓爲大野氏,按理來講,李虎應該叫大野虎,這名字還真是有點辣眼睛,好像是《動物世界》裏的一類老虎品種。

別看名字有點磕磣,大野虎人可不磕磣,他之後又因與李弼等人輔佐北周取代西魏有功,一起被封爲赫赫有名的“八柱國”。大野虎死後,周閔帝追封爲唐國公,也就是後來大唐王朝國號的由來。李淵父親再到李淵都一直襲封唐國公的名位,李淵的母親姓獨孤氏,跟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后是親姐妹,因此隋文帝對這個外甥一直也不錯。隋文帝權傾周朝之時,就把大野淵的姓氏給改回來了,仍姓李。從父祖輩,我們可以知道李淵的實力至少有兩點:一是幾代貴族出身,和隋朝皇室關係密切;二是祖先世代經營關隴地區,人頭熟、地盤穩。

隋文帝以及隋煬帝當政初年,李淵也着實爲隋朝幹了些事情,歷任地方刺史、中央要員,還跟隨隋煬帝平定過叛亂。後來,李淵的這個姨表兄弟變了,生活奢侈不算,經常因爲猜忌殺戮大臣,百姓和百官與隋煬帝漸漸離心離德,隋朝開始顯出敗亡的光景。

隋煬帝對自己這個從小一塊玩的表兄弟也很不滿意,曾經召見李淵要問什麼事,但李淵剛好染病在家,就拜託傳話的人回覆自己不能按時拜見皇帝。沒想到隋煬帝就打不高興,碰巧李淵有個外甥在後宮,楊廣就問到底怎麼回事,外甥說我舅舅確實是病了。楊廣陰陽怪氣地嘀咕了一句:“病得快死了嗎?”外甥回去把話學給李淵,李淵感受到皇帝的不滿和惡意,從此更加謹慎,只裝出一副享樂的樣子,每日縱酒聲色收取賄賂,總之把自己的名聲搞臭,讓楊廣把自己遺忘在記憶的角落。

沒過兩年,隋煬帝爲了享受京杭大運河,南遊江東,一統沒多久的大隋天下就陷入大亂的局面,到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僭號皇帝、王公、丞相以十數計,其餘反叛的小股中股勢力更是多如牛毛。李淵彼時還在太原留守,監修隋煬帝的晉陽宮,李淵在閒着,李世民卻沒在閒着。自幼豪傑之氣的他,已經在忙着結交天下英雄、招納亡命之徒,與好朋友晉陽令劉文靜密謀舉大事。計劃已經安排好了,李淵還不知道,想以實情告訴,又怕李淵不聽。於是李世民和自己的另一個好朋友晉陽宮副監裴寂商量了一條釜底抽薪之計。

裴寂同時也是李淵的門客,李淵經常喜歡到裴寂家喝酒做客,李世民便和裴寂商量了,利用職務之便,從晉陽宮宮人中挑選幾個得意的送去給李淵侍寢,李淵還是消受了。

又過了幾天,李淵又來裴寂家喝酒,喝到高興處,裴寂知道是機會了,就把和李世民等人商量的計劃和盤托出。李淵聽了目瞪口呆大喫一驚。裴寂知道該加一把火了:“正是因爲把皇帝晉陽宮宮人獻給明公,皇帝本來對您就心存芥蒂,我怕此事一旦被揭發,我們都死無葬身之地。舉大事造反正是爲此。”李世民也連忙進來對父親陳說,李淵心下被下屬和兒子一逼又一激,也早動了反叛念頭。表面上還是裝作不肯,還揚言要把李世民扭送到朝廷去,過了會假裝酒勁兒下去,李世民等又一番苦勸之下,李淵才終於答應,還溫言對兒子說:“好兒子,我愛的就是你啊。怎麼忍心抓你送官呢?”

雖然答應了,但李淵還在等待時機,過後,突厥犯邊,太原境內盜賊滋熾,李淵出兵卻無功而返。隋煬帝派使者要來擒拿,事在肘腋之間,李淵感覺到命運被操弄終究不穩定,在這亂世中還是自己舉兵爲王,最終在太原起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