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F-35戰鬥機

F-35是由美國及其盟國共同出資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通過“5聯合攻擊戰鬥機”這一名稱,我們就能想象出它的設計者對該型戰鬥機“無所不能”的定位,或許是期望值太高,以至於剛剛問世的F-35諸多過高的設計指標都沒能實現,一度成爲“一無所成”的典型。

從頻繁出錯,到墜毀爆炸, F-35的設計缺陷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例如,戰機內部的氣壓調節系統問題,在起飛和着陸過程中,經常導致機艙的氣壓突然被調節到很高的水平,使飛行員在氣壓的快速變化中遭受極大的痛苦,嚴重時甚至導致飛行員失去意識。其次,夜視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不但不清晰,反而在屏幕上經常出現綠色的條紋,導致視野模糊,最終直接影響飛行員的做出正確的操作。再次,就是戰機的迎角度問題,當戰機降落航空母艦時,飛行員要極其準確的觀察和判斷航母的地平線和着陸點,但是當F-35的迎角超過20度時,飛機將陷入無法預測的俯仰和側傾變化,這個設計的缺陷對F-35的飛行安全將構成巨大威脅。

這些問題的出現,足以暴露出了F-35的致命缺陷,自F-35服役以來,其頻繁出錯的新聞絡繹不絕,甚至還出現了多起墜機事件。但是,頻繁出錯的F-35隱身戰機爲何還能成爲美空軍的中堅力量呢?

F-35戰鬥機近年來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技術更新和升級,以整合更多的新功能。如按照美國空軍的計劃,將於2020年或2021年前完成F-35A戰鬥機的第四次更新,從而能夠整合英國、土耳其等部分合作國的武器,可發射諸如“小直徑炸彈”和GBU-54炸彈等先進彈藥。同時,F-35A戰鬥機正在使用最新的任務數據文件“威脅數據庫”,以識別全球關鍵地區的敵方威脅,從而執行攻擊、監視等任務。

再比如,F-35已經具備了實施空基助推段反導的技術支撐。憑藉優異的隱身性能和極大的作戰半徑,使其有能力深入敵境並儘可能近地靠近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陣位。F-35戰鬥機配備的AN/AAQ-37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機載任務系統經過多次試驗,已經驗證具備了發現、跟蹤彈道導彈的能力。美軍長期在空基攔截武器方面的技術積累也爲F-35戰鬥機提供了可靠的攔截手段選擇。這些成熟的技術條件使F-35戰鬥機具備了融入美軍反導體系的技術基礎。

此外,已經完成電子戰的升級改造的F-35,成功將新技術融入機載ASQ-239電子戰系統。該系統能爲飛行員提供實時戰場空間態勢感知和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完全集成的雷達告警、目標瞄準支持和自衛能力,從而使其能夠對抗、干擾或規避威脅。爲此,美媒表示,F-35戰鬥機代表了一種武器系統技術的革命,因爲它將同時在空域和電磁頻譜域兩個戰場域中作戰。

還記得美國空軍一次性出動36架F-35A戰鬥機“大象漫步”嗎。其實,那時起美空軍就已經向外界強勢傳遞了F-35戰鬥機已經形成規模戰鬥力的有力信號,那個頻繁出錯的F-35或許早已脫胎換骨。(楓之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