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瞭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孩子小的時候思維繫統發育還不完全,還不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還是寶寶的時候是完全依賴父母成長的,從衣食住行到思想上的變化,大部分都聽從於父母。

但是隨着孩子慢慢長大,開始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一些遵從科學育兒理念的父母,也認爲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但是,也有一些父母,說的和做的不一樣,表面上好像是在尊重孩子,實際上還是想讓孩子順從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就是所謂的“虛僞式尊重”。

父母別再假裝尊重孩子,其實真的假的,孩子一試便知。

有一次,跟同事小張和她的女兒晶晶一起去逛商場。到中午飯點的時候,我們商量着去哪裏喫飯,喫什麼好。然後,聽到小張跟她女兒是這麼對話的。

小張問晶晶:晶晶,你中午想喫什麼?

晶晶說:不知道,隨便都可以吧。

小張說:你不要說不知道,你看想喫什麼,媽媽都可以帶你去喫。

晶晶聽到媽媽說的話,有點出乎意料,非常開心,甚至有點不敢相信,還跟她媽媽確認了一下:媽媽,真的什麼都可以嗎?

於是,小張說:什麼都可以。然後,晶晶就開始歪着頭認真想了起來,還邊煞有其事的發出“嗯,嗯”的聲音。

小張這時就催着晶晶說:快點,大家都肚子餓了。但是,晶晶還在想。

最後,晶晶終於仰起頭和她媽媽說:媽媽,我想喫麥當勞的漢堡。

小張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對晶晶說:媽媽和你說過多少次了,麥當勞都是炸的東西,不健康,咱們換別的吧。女兒又說:那好吧,我想喫冰淇淋。小張終於耐不住性子了,就生氣了:中午飯喫什麼冰激凌,可以喫得飽嗎,整天喫這些沒營養的?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即使我們的孩子真的有表達她的想法,但是有些家長真的有考慮過孩子的意見嗎?她要回答的是我們大人心裏的意見,還是她自己真正的意見?

有些家長經常說要尊重孩子,要給孩子民主,但是當孩子真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卻很少會贊同。爲了顯示我們尊重孩子,有些時候我們會對孩子說: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我尊重你的想法。

可是當孩子說了以後,我們的回應卻總是讓孩子非常的失望。因爲我們經常讓孩子做選擇,可是當孩子選擇了以後,我們卻常常反對孩子的選擇。這樣做只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孩子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尊重,這就是屬於典型的“控制型”育兒。由家長辨別食物的對錯好壞,併發布指令,強迫孩子服從。

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纔是“尊重孩子”呢?

1、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沒有按照父母說的去做時,不能用偏激或者斥責的言辭去指責孩子,應該要循循善誘,用更多的耐心和孩子一起查找問題的解決辦法,並幫孩子分析出造成問題的危害。然後,一起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做家長的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引導孩子正確的解決問題。

2、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誰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經驗不足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切忌熱心包辦和冷淡蔑視。凡是對孩子有益的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要支持他們去做。

真的出現失誤或者失敗了,家長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因爲這是正常現象。只有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理解、信任,孩子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健康的成長。

經常聽到很多父母跟孩子說:“孩子,媽媽相信你。”可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等到孩子真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極力阻止。對孩子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要表現在行動上,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這樣就能積極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充滿自信。

3、答應了就要做到

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我信心你,孩子”、“放心,媽媽會給你買的”、“你要什麼都可以買給你”,這樣回應孩子,但是每次都做不到,經常這樣,孩子也就不再相信父母了,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所以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則就不要輕易許諾。

其實,家長如果覺得有什麼難處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的,孩子長大了慢慢都會理解的。但是,不能假裝尊重孩子,這樣孩子只會變得逆反、不聽話。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