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但是在这四个国家中,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从未断绝,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大多处于断层状态,那么为何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唯独中国历史没有断层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记录历史,这个习惯帮助我们能够了解千年前的人与事,使千年历史最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除了记录历史外,中国人还曾经开创了很多有价值的制度习俗,直到今天还深刻的影响着我们,比如周朝的礼乐习俗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周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为了中华文明历史的新开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封神榜》,《封神榜》虽然是明朝人所作,内容也属于神怪小说一类,但是却反映出了深刻的历史问题,例如商朝时期人皇的地位与天皇、地皇相同,人皇的权力是与生俱来的,存在着先天的合法性,然而到了周王朝时期,人皇的地位瞬间下滑,唯天意马首是瞻,周武王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造反理由,便提出了“上天惟德是辅”的观念,在确定了政治合法性之后,便开始了后来我们众所周知的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千年来一直未有定论, 西汉人通过星象学推测武王伐纣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1122年,而近代很多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例如梁启超先生则提出武王伐纣时间应为公元前1027年,日本人对此也颇有兴趣,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认为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066年,此外,还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概粗略统计一下竟有44种说法之多,前后相差112年,一件当年惊天动地的历史巨变竟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时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关于武王伐纣,大家学过历史的都应该非常熟悉,当年周武王姬发率数万人杀奔商朝首都朝歌城外,当时的纣王正将大批的兵力运往东夷前线,国都十分空虚,听到姬发率军逼近城外的消息后,商纣王无奈只好派出17万奴隶,去抵御强大的周军,企图殊死一搏,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17万奴隶平日饱受商朝贵族的压迫,竟趁此机会在战场上反戈一击,带着周军一起杀进城去,商纣王逃到鹿台无处可逃,只能自焚而死,中国历史上延续500多年的商王朝就此灭亡。

也正因为奴隶们在商周关键一战种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周朝时期便废除了奴隶殉葬的习俗,因此今天我们挖掘古墓,发现人殉最严重的朝代就是商朝,商朝人殉非常残忍,常将活着的奴隶送上祭台,以残忍的手段处死,然而令商朝统治者没想到的是,昔日被自己踩下脚下低眉顺眼的奴隶们后来竟然亲手灭亡了商王朝,实在是历史的报应。

商王朝灭亡之后,周王朝开疆拓土,又延续了八百多年,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然而问题依然存在,那场决战也就是牧野之战的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准确来说,牧野之战发生时,中国并没有准确的纪年,直到周朝“共和行政”时期,才有了纪年,从此之后历代王朝都以“纪年”来计算时间,几千年来从未断绝,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了很多次灭绝文化的行为,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等等,将很多中华文化古籍和珍贵的史料付之一炬,武王伐纣中的大决战——牧野之战时间似乎就这样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然而没想到70年代这个问题却出现了转机,在陕西省临潼县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农民正在耕田,突然他发现自己的锄头似乎碰到了非常坚硬的东西,他以为是一块石头,然而当他清理好泥土的时候竟然发现在土地中挖出了一件精美的青铜器,随后这个农民就将这件青铜器送到了当地博物馆,考古学家赶到后对这件珍贵的文物进行了仔细研究竟然发现,这件青铜器竟然是3000多年前周武王伐纣的直接证物——利簋,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将铭文翻译过来就是:周武王征伐商王朝,在甲子日那天早上,天上有岁星的时候,我们打了打了胜仗,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占领了商朝国土,8天之后,周武王在此地犒劳三军,将上好的青铜器赐给了右史,制作了礼器来纪念檀公。

制作这件宝物的就是当初一起跟周武王征伐商王朝的右史“利”,从这件国宝中,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武王伐纣关键一战中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在铭文中“岁鼎”的意思就是木星中天,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天文现象,经过天文学家的详细测算发现商周之际木星中天这种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而且通过对碳—14的检测,连具体哪一天都能测算出来,即公元前1046年的1月9日,或许在历史课本中我们看着这几个数字感觉非常普通,但是谁又能知道就是这简单的一个日期,竟然隐藏了数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