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中属李自成最受百姓拥护,而李自成也不负众望,给百姓提供最大的优待。但最后李自成反而起义失败,这中间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纵观李自成起义的始末,可以发现李自成确实是一个人才。在政治上,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

在经济上,农民战争期间,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攻占北京之后,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

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

做了这么多的努力,李自成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我们来看看原因在哪——

崇祯十七年四月的山海关之役,可以说是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从胜利走向衰亡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决定性一战。

山海关一战双方都投入了众多兵力,据考证清军共有13万精锐对战李自成军20万,最终结果是李自成农民军惨败,被迫撤离北京后辗转山西、陕西等地,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其后李自成在撤离过程中,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首先,李自成起义以来一直打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确实是受到了很多农民的拥护,但是在起义期间的征战中,粮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李自成的粮草,都是依靠“打土豪”和“开仓”获得的。当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实际上他也没有收税,而是继续坚持之前的政策,所以,他要拷掠百官富户,想从明朝百官富户那里获取粮食和钱财。而京城里的百官富户,也几乎被他拷掠了一个遍。

李自成采用这个办法,确实也获得了不少粮食和银两,但是,这却让他在北京城大失民心。最终当他逃出北京城的时候,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

郭沫若曾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认为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军失败的原因在于上层的腐败堕落,他列举了大量史料说明大顺军日夜搜刮金银、沉迷于嬉戏淫乐中,因而对当时全国的局势没有充分的了解,也没有预先制定措施预防清军的入关,同时对十几万清军兼程入关毫无防备,最终贻误了战机。可以说,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战役中的惨败是注定的而不可避免。

其次,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军败,吴三桂最终倒向清军固然是重要原因。本来吴三桂在与哪边合作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李自成并没有看到山海关一线防御的重要性,在招降吴三桂不成后便与之交恶,杀害吴三桂一家老小,导致吴三桂转而降清,反过来对付李自成军。

加上李自成军队入城后贪于享乐,不仅军心涣散,战斗力减弱,而且出现了畏战的心理。不少明将纷纷投向清军,为清军攻打京城作了充足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