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份持续到现在的中印边境西段对峙事件目前尚未结束,但在两国军方将军级会谈的推动下正在降温。此次对峙是由印度加强对拉达克地区边境道路修建引起,上述行为对中方一侧造成安全威胁,故而致使中方不得不采取相应行动。面对中国边境部队反击,印度方面最初反应是措手不及。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印度除了增加前沿地区的兵力部署外,还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增加自身底气,向中方传递信息”。

6月5日,印度学者拉贾戈帕兰(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在《外交学者》网站撰文揭露了印度近期的诸多外交行动,这些行为虚虚实实,反应了印度在与中国竞争时的复杂心态。拉贾戈帕兰是印度半官方智库——观察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核与太空领域项目负责人。原文如下:

近几周来,印度一直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外交往来向中方发出信号。随着中印边境对峙陷入危机,新德里同时使用了军事和外交手段。印度已经将其他方向的兵力,包括临近克什米尔印巴控制线(LOC)应对巴基斯坦的部分兵力转移到了中印边境实控线附近(LAC)。同时,印度还加强了外交努力,短短一周内先后与美国取得联系,介入台湾问题,并全面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

美国是印度伙伴中最重要的国家。5月29日,美国防部长埃斯佩尔与印度防长拉吉纳特·辛格进行电话沟通,评估了双方的国防合作,并誓言继续“建立牢固而持久的美印国防伙伴关系”。尽管没有具体提及中国问题,但两国国防部发表的官方声明都提及双方在讨论区域安全问题。他们极有可能在不点名中印边界冲突的情况下讨论“地区安全问题”。

6月2日,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电话交谈。不同寻常的是,他们的谈话内容重点提及了中印边境对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改革的必要性,世卫组织因与中国过于亲近而备受特朗普批评。特朗普还希望扩大7国集团(G7)的范围,使其涵盖澳大利亚,印度,韩国以及潜在的俄罗斯,从而使其成为10国或11国集团。这一计划将中国排除在外,莫迪也表达了支持。

中国方面也关注到了美印互动,在两国领导人的电话会议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立即表示,“没有任何第三方介入,中印边境地区总体局势稳定可控。”

与此同时,印度还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外交互动。出人意料的是,印度执政党——印人党(BJP)的两名议员Meenakshi Lekhi和Rahul Kaswan在线参加了蔡英文的宣誓就职仪式。两位印度国会议员还向开启第二任期的蔡英文表达祝贺,着重强调了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彼此有着共同信念,即民主价值观。视频显示,Lekhi甚至强调“继续加强印台全面关系。” 除两名国会议员外,印度-台北协会代理总干事Sohang Sen也参加了仪式。

1995年7月,印度外交部设立印度-台北协会(India-Taipei Association)

印度议员及其“驻台代表”的举动与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背道而驰。与这次举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印度原本派出了两名议员参加蔡英文就职典礼,但印度政府在最后一刻撤回了决定,令不少岛内“政客”失望不已。许多人怀疑印度处于担心中国大陆的反应因而在最后一刻取消派员出席计划。当时印度先是接受了蔡英文邀请,而后在最后一刻放弃,使岛内失望情绪更大。

值得认真对待的是澳大利亚。莫迪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刚刚结束了首次印澳首脑在线会议。尽管此次峰会原定于二月份举行,但由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以及随后的新冠病毒扩散而推迟。两国领导人异常关注中国,澳大利亚刚刚因为挑起对新冠病毒源头调查而与中国不睦,并遭到中方经济报复,而印度军队则直接在边境与解放军对峙。毫不奇怪,这次会议似乎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两国就战略问题达成数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鉴于过去几年印澳双边关系取得的进展,两位领导人决定将2009年达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SP)。

会议结束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措辞谨慎,隐晦传达了一些重要信息。它指出,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拥有开放,自由,以规则为基础的印度-太平洋区域的愿景(注:美国对印太地区未来秩序安排的基本说辞),该区域以具备包容性的全球和区域组织为支撑,这些组织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繁荣,稳定和主权国家发展。”印澳联合声明除了鼓吹自由开放印太地区愿景外,还支持“航行自由”。该声明重视海上安全与国防合作,声称“印度与澳大利亚支持航行自由,所有国家都应遵守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以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而不是通过单方面或强制性行动进行航行和飞越。”此外,印度还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海上军演,该演习是印度与美国、日本进行海上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联合声明之外,印度与澳大利亚还签署了九项协议,这些协议涉及后勤保障支持、具有战略价值的矿产开采合作、国防科技合作等等。双方深化双方安全和战略合作,虽然没有点名中国,但上述协议和声明显然基于对中国的共同关注而产生。目前,尚不清楚中方如何看待印度的三项外交举动,但很显然,新德里方面的态度是“中国持续不断的压力正将印度推得更远,印度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深安全联系”。(原文结束)

印度在与中国边境对峙期间,密集进行一系列外交举动有三项含义。首先,通过加强与美澳等国安全合作向中国传递“印度国际环境不错,外援不少”的信号,这些举动不乏壮胆的意味,恰恰说明印度没有做好与中国正面冲突的准备。联想到印度在解放军回击之后措手不及的反应,可以看出其外交举动是在给自己壮胆。其次,印度也想效仿美国,参与台湾问题。虽然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恢复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贸联系,并设立了“民间代表机构”,但印度官方支持“一中”原则。此次通过派遣议员在线声援蔡英文,表明印度希望打“台湾牌”分散中方注意力。最后,印度与美澳的互动再次证明了印度对待美国拉拢的纠结心态,这种纠结体现在美印拥有对华竞争的共同需求有必要加强合作,同时印度不愿深度绑定美国,为后者充当马前卒。因而印度选择替代性方案,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的双边合作,避免过度参与“四国同盟”遭到中国反制。

印度的上述行为一方面说明其认识到与中国实力对比的客观差距,需要谨慎行事避免过早选边站,同时表明印度正加速在中国周边以及印太地区的谋划,使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日渐凸显。易评君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加强与美俄日澳等国的合作不是一天两天,但效仿美国打“台湾牌”却并不常见。长期以来,印度淡化其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民间/准官方交往,如果印度认为打“台湾牌”能够分散或者牵制中国注意力,那么中方有必要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打碎这种幻想。正如法国在不久之前为台湾海军“拉法叶”舰升级电子系统一样,中国应当通过精准反击,让蠢蠢欲动的部分国家意识到台湾问题不是随便什么玩家都可以进场参与的。

目前,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互设代表机构,日常交往聚焦于民间商业和文化互动,伴随部分“擦边球”式政治交往,例如1999年时任印人党秘书长的莫迪抵台访问。2012年4月9日,马英九在“访问”非洲邦交国途中过境孟买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