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把月經親切的稱爲“大姨媽”,“大姨媽”之所以讓人感到親切,是因爲它很守規矩,就像月亮一樣,月缺月圓,月月來潮。

“大姨媽”是如何形成的?

“大姨媽”的形成其實是卵泡發育的歷程。卵巢每個月都有一批卵泡發育,但是通常只有1個卵泡能發育成熟、排卵,排卵後如果沒有受孕,隨即形成月經,“大姨媽”隨之而來。之後又開始下一個週期,選擇新的優勢卵泡生長壯大,週而復始。以排卵爲界,排卵前爲卵泡期,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後爲黃體期,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讓女性玲瓏有致、光彩照人,還可以保護心血管、骨骼和神經系統,所以雌激素是女性美麗與健康的保護神,對於女性而言是不可缺少、尤爲重要的性激素;而孕激素能協助雌激素完成生育功能,還能防止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過度增殖,避免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故也被稱作子宮的保護傘。

正常的“大姨媽”有4個所要遵循的規矩:

1、週期頻率:正常的月經頻率是21~35天,小於21天爲月經頻發,大於35天爲月經稀發。

2、週期規律性:相鄰月經週期天數相差不超過7天。

3、經期長度:正常的經期應該是3~7天。

4、經期出血量:正常月經量爲5~80ml,小於5ml叫月經過少,大於80ml叫月經過多。

但凡“大姨媽”有一項不在以上範圍,如月經稀發、月經頻發、大出血、閉經等,即可視爲“大姨媽”異常,或者稱之爲不規則出血。只要“大姨媽”不正常,就必須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某些疾病,早診早治。

“大姨媽”不守規矩了,該如何進行檢查?

首先要通過婦科檢查排除陰道、宮頸、泌尿道等其它部位出血,確定出血是否來自子宮。

其次需要做超聲及其它相關檢查來判斷是否有器質性病變,比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變和血液系統疾病等,並同時要排除和妊娠相關疾病。

當排除了這些疾病後,則多考慮是由於排卵障礙導致的月經紊亂。能夠有子宮出血的女性,雖然沒有排卵,但一般不缺雌激素,僅缺乏孕激素,而孕激素是子宮的保護傘,長期缺乏,子宮內膜就容易發生病變,如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甚至演變爲子宮內膜癌。婦科內分泌治療原則,也是大自然所遵循的法則:“缺什麼,補什麼”,此時需要及時補充孕激素,不但可以協助月經恢復正常,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而對於長期閉經的婦女,通過檢查,如果爲雌激素過低所致,此時既缺雌激素,也缺乏孕激素,故即需要補充雌激素又要補充孕激素。

“大姨媽”紊亂使用性激素治療,可以治癒嗎?

由於很多月經疾病是去除不了病根的,是不能治癒的。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徵這個疾病就需要長期管理;卵巢儲備功能降低導致的月經紊亂,由於隨着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只會越來越差,當卵泡耗竭,就會發生絕經;還有其他很多疾病也是需要長期管理的。所以很多月經疾病在治療時,月經規律,停藥後,由於病根難以去除,又會發生月經紊亂,就還需要使用雌孕激素治療。

什麼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1.“大姨媽”該來的時候沒有來,比如40多天沒來月經了,就要及時就診。

2.“大姨媽”該走的時候沒有走:月經經期長度一般爲3~7天,如果超過10天仍然有不規則出血,也要及時就診。

“大姨媽”是需要每月如期而至的,如果不遵循規矩,可能潛藏着某些疾病,一定要到醫院查因診治。

本文由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郭述真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