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免稅牌照太熱!中國國旅更名“中國中免”

證券時報記者 陳麗湘 張騫爻

“中國國旅”將更名爲“中國中免”,因爲免稅牌照最近太火了。

疫情之下,旅遊行業受到重創,但令人意外的是,旅遊行業的小分支免稅行業卻在疫情中突出重圍,資本爭相跑馬圈地,相關概念股股價還創了新高。

中國國旅(601888)6月18日晚間公告,爲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突出公司免稅主業特徵,提高公司品牌辨識度,將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爲“中國中免”。

6月18日,中國國旅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成交額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旅股價最近一個月上漲47.52%,上榜滬股通23次,累計淨賣出21.73億元;近兩個月上漲58.77%,上榜滬股通35次,滬股通累計淨賣出25.54億元。

壟斷國內免稅業

中國國旅的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成立於1992年,產業佈局涵蓋六大業務,其中旅行服務業務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港中旅、中旅總社和國旅總社等;旅遊零售業務的代表,就是中免集團。上市公司中國國旅是中國旅遊集團的二級子公司。

從中國國旅上市以來的業務組成來看,公司免稅領域營收佔比在不斷擴大。在2009年上市之初,旅遊服務實現營業收入32.49億元,而商品銷售只有14.36億元不足其一半。但商品銷售業務的收入逐年增長,2017年開始加速增長,2018年商品銷售營收163.98億元,首次超過旅遊服務的110.59億元。進入2019年,經營業務又做了重大調整,呈現去“旅遊服務化”的態勢,當年旅遊服務營收僅錄得5.31億元,而商品銷售達到236.96億元。

今年5月7日,中國國旅公告,公司擬以20.65億元現金收購中國旅遊集團持有的海免公司51%股權。據公告顯示,海免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爲32.27億元,歸母淨利潤爲3.45億元。

收購海免之後,中國國旅不僅將牢牢佔據三亞和海口兩大離島免稅市場,還能將其在整個中國免稅市場的市佔率由87%提升至93%(以2018年的數據估算)。

在聚焦免稅業務後,公司2019年業績增長強勁。2019年中國國旅實現營業收入479.66 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營業利潤 71.09 億元,同比增長 3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6.29 億元,同比增長 49.58%,主要受益於國內免稅品零售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

享受海南自貿港紅利

6月1日,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給了海南誠意滿滿的政策大禮包。

天眼查資料顯示,海南島內目前有四家免稅店。2020年1月19日,海口市內日月廣場免稅店和瓊海博鰲免稅店正式開業,與此前海南已有的三亞海棠灣免稅城和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共同形成了新的離島免稅格局。

具體來看,海口免稅店經營面積2.2萬平方米,首期開業面積1.3萬平方米,博鰲免稅店經營面積4200平方米。有消息稱,目前,這兩家新開業的免稅店已引進的國際品牌總量近200個。所有貨品由與海免同屬於中國旅遊集團的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公司統一從原產地直接採購。

新政策將對中國國旅的業績產生實實在在的利好。一方面是個人免稅額和免稅品種上去了,營收規模將會更大;另一方面公司稅收會降低10%,此前是25%。

資本跑馬圈地搶回流

境外免稅店業務停滯,爲消費迴流國內帶來了契機。迴流空間有多大?

2019年韓國免稅產業銷售額達到21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87億元,由於中國消費者貢獻超過七成,因此消費規模或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消費者在免稅渠道偏好購買奢侈品。而據貝恩諮詢統計,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奢侈品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僅約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5億元,佔比不到一半。

西南證券認爲未來國內免稅渠道消費佔比能夠達到35%,到2028年我國國內免稅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億美元,複合增速爲18%。

這種情況下,資本紛紛跑馬圈地,近期行業頻繁出現資本大動作。格力地產擬向珠海國資委、城建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購買珠海免稅集團100%股權;王府井控股股東擬申請免稅牌照;凱撒旅業途牛旅遊戰略合作,加碼免稅店業務等等。

而資本紛紛佈局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免稅牌照的稀缺性。據瞭解,我國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較少,且多年來並未有新增牌照。目前我國共有中免、日上免稅行(已被中免收購)、海免(已注入中國中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等七家企業擁有免稅業牌照。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不具備免稅牌照的企業可以參股免稅店,只要免稅店由具有免稅品經營資質的企業絕對控股(持股比例大於 50%)即可。因此,在中國海外消費迴流的大趨勢中,受益的不僅僅是擁有免稅牌照的免稅商,還有參股免稅業務的相關企業。

也正是因爲如此,近期免稅相關概念股漲聲一片。格力地產公佈收購珠免後連收五個漲停;中國國旅股價創歷史新高,加入百元股行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