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關於高考的各種“黑料”新聞層出不窮,仝卓僞造應屆生身份事件剛剛有了處理結果,又爆出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高考關乎考生命運,被冒名頂替可以說是影響巨大,雖然最終會有處理結果,但是十幾年的記憶是抹不掉的,逝去的學習機會想再撿起來卻幾乎不可能。

山東冠縣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充滿了一些神祕,目前事件還沒有最終的處理結果,只是山東理工大學將按照程序註銷陳某某的學信網學歷信息,參考仝卓事件處理這件事可能不會太簡單。

涉事的高考年份爲2004年,在那個年代,高考填報志願雖說是電腦輸入,但是全校統一輸入志願,那時候還都是順序志願(非平行志願),當時高考錄取率也是低的可憐,真的陳某某以高考(理科)546分的成績才勉強過了山東專科線(專科線理科爲519分,當年一本線606分,爲山東考生傷心三分鐘)。這一成績雖說未達到本科線,但是對於山東農村考生來說已經實屬不易,正常情況下上大學畢業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還是很容易的,但是對應陳某某來說,這一生的命運因那個冒名頂替者而改變。

頂替者當年高考分數僅303分(文科),比文科的專科線低了243分(當年山東文科專科線爲546分),這一成績僅僅夠280分的專科二批分數線。

要想完成頂替上大學的這一操作,首先要明確的是山東理工大學發的通知書,這個基本上不可能被改,而頂替者的第一要務就是在通知書到達被錄取者前(或者在通知書到達就讀高中前)完成截胡。關於通知書的發放,原來監管不是太嚴格,尤其是專科批次的,本科錄取的可能還敲鑼打鼓地會送到考生家裏,但是專科批次的通知書,許多會統一放到畢業高中進行統一發放(因爲數量太大)。

另外一點,考生本人不能知道自己被報考的哪個大學錄取!現在高考志願都是平行志願,互聯網信息查詢起來也都比較透明,考了多少分能不能過線,能考上哪個大學一查便知,但是在2004年,信息閉塞的地方考生收到通知書了就是考上了,沒收到就是沒考上,除非認識的同學中有報考同一所大學的拿到通知書的。當時我們就連查詢成績都是打電話,更別提查更具體的信息了,報考志願就是一份招生考試報。

一般情況下,就讀的高中對於每年畢業生考了多少本科多少專科,肯定會有統計,很大程度上陳某某是被統計進去了。學校知道陳某某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專科,至於收沒收到通知書,開學順利報到沒有,高中一般不會去追蹤這事,除非你是名牌大學可能會關注多一點。像我這種末流一本大學的,我們高中壓根都不問,考完就完事了,專科批次的基本上就是學校彙報教育局的一個數字而已。

上大學就得提檔案,關於這個大家可以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一下,一個小縣城非考生本人能提走檔案,這背後肯定有一路綠燈的存在。而最終到山東理工大學報到時,審覈也不嚴格,肯定是那種陳某某到了沒有,看到報到了就完事了,對於身份證信息等也未能嚴格審查(學信網陳明明身份證號和山東理工大學學院考生身份信息不一致),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山東理工大學,那時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是這樣,檢查基本靠肉眼。

這位頂替者也是厲害,硬是靠着文科專科線下兩百多分的成績頂替了理科專科線上的,順利完成了學業,是因爲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專業太簡單嗎?

現在高考還會有頂替上大學這種現象嗎?幾乎不可能了,因爲現在的信息透明度實在是太大了,從高考志願到分數及錄取公佈,除非是考生本人自己放棄,否則想頂替實在是太難了。爲什麼說“幾乎”呢,因爲就在去年就有兩位河南考生差點被北京某TOP2高校因分數太低而違規刷掉,後來幸好順利補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