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之還原北宋:那些入眼便愛了的漢服,究竟有多美

《清平樂》這部劇在廣大劇迷的千呼萬喚下終於登上熒幕,開始了它的慢映之旅。從剛上映時的慢節奏的不適應,到現在的每日催更,“真香”定律從來只是時間問題。

《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原著以太監懷吉同公主趙徽柔的悲情卻又唯美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爲我們生動的刻畫了北宋的太平盛世下,從皇帝宋仁宗到朝野內外,那個獨屬於宋朝的畫卷。

劇版《清平樂》改編之後則主要以宋仁宗在位年間後宮之內,朝堂之上,朝野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爲主線,還原了一個較爲真實而又複雜的在位者,宋仁宗。

《清平樂》之中,正午陽光一如既往秉持着儘可能還原歷史,內容情節符合實際生活,也就是接地氣的原則,無論是服化道還是臺詞又或是演員對戲,自然而真實,少了很多無病呻吟和矯揉造作的拍攝姿態。

更有很多劇友表示,整部劇的色調,服化道,以及基本禮儀都跟《知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部劇背景都是在北宋年間,自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部劇內容側重有所不同,《知否》主要描述的家宅之內的家長裏短,朝堂之事多爲基調,並未從正面過多展示。

而《清平樂》則是以宋仁宗所處的皇家爲重點描述對象,以宋仁宗一生所歷情愛,家國爲主調,更多的表現了一位多情帝王在親情,愛情,乃至家國之情下的成長與掙扎。除卻家國政事,更有邦交國事。其中大量的朝堂辯論更是讓許多劇友大呼頭疼,表示要去補習國學。

此外,劇中的服化道對宋朝服飾的還原度之大,耐人考究。劇中更有一語“褙子”所言,使得不少漢服愛好者甚是欣慰。而劇中服飾,上到天潢貴胄,朝廷命官,下至貧民百姓,都很接近那個時代的本來面貌。宋仁宗時期那“歌舞昇平”的悠揚四十年。

那麼,宋朝的服飾究竟有多美?透過清平樂,我們來看一看宋制漢服之美。

宋朝服飾清素淡雅,韻味悠然,以簡約,色調樸實,修長纖細爲特點,基本沿承前期上衣下裳的着衣特點,更有新發明宋褲的出現。

男服分爲公服,常服,平民服三類。公服即官吏的制服。宋朝各部官員,因品階不同職位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顏色着裝,依次爲紫朱綠青,四色。常服是男子朝堂之外的平日所穿的衣服,也稱私服。平民服則是平民百姓日常所着衣服。

男服之中除爲官者循例着衣,帝王更是如此。而相較官吏而言,帝王衣服體系繁複,何時着禮服,着何種禮服,何時着常服,都有着清楚的規定。

女服是命婦之服,古來禮度有制,內外婦人,衣隨男子官服,而以等級分之。即便是后妃說白了也是要按等級的劃分來穿衣的。而什麼等級穿什麼衣服也是明明白白有着制度約束的。這也是爲何劇中張妼晗越制穿衣,緣何引得宋仁宗如此震怒的原因。

宋仁宗斥令張氏換衣

而在劇中太后欲以袞服着身參加祭祀大禮,羣臣反對,便也是因爲袞服是皇帝的象徵,她的舉動越了祖制。

宋朝服飾特徵鮮明,除了清雅淡麗,更多了些文雅之氣。自然,提起宋朝,不僅能想到那個時代絕美的漢服,更有珍珠妝這般獨一無二的面靨(又叫妝靨)。而宋詞則更是那個時代所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清平樂》中你迷上了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