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司馬懿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國時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公元前251年,司馬懿去世。而他在臨終前卻留下了一個非常精明的計策。那就是他的葬禮一定要非常簡單,而且不能修建陵墓,下葬的時候穿普通的衣服,而且任何人都不能與他合葬,更重要的是後代不能去祭拜。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都是非常重視葬禮的。像司馬懿這樣的大人物,死後肯定會修建氣派的陵墓,並且有無數的金銀財寶作爲陪葬,他的後代肯定也會高一些大型的祭拜儀式。那麼司馬懿爲什麼這麼做呢?他這麼做是什麼目的?

其實答案很簡單,是因爲他害怕,而且從現在看來,司馬懿當時做的這個決定的確很高明。那麼他究竟害怕什麼呢?這就要從高平陵之變說起了。

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最開始的時候是在曹操的手下,在那時曹操就已經很重用他了。曹操死後,曹丕更加重用司馬懿,因此曹丕臨終前將魏明帝交給了司馬懿和曹真。魏明帝臨終前又將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真,可以說曹魏的國君對司馬懿非常信任,司馬懿就這樣成爲了曹魏的四朝重臣。

雖然司馬懿在魏國位高權重,但是他畢竟不姓曹,因此曹氏家族的權貴都防着他。曹芳繼位之後,以曹爽爲首的一些人開始排擠司馬懿,最後司馬懿的政治權利和軍事權力都被剝奪,被任命爲太傅。發生了這種事情,司馬懿的心理非常清楚,後來他就以生病爲由,辭掉了自己的官職。

司馬懿本人非常有耐心,他在等待一個好的時機,然後對曹爽進行致命的一擊。他這一病就是兩年多的時間,而曹爽已經成功地被司馬懿麻痹了,這時他就認爲司馬懿已經不足爲慮了,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了。

但是司馬懿可不是這麼輕易善罷甘休的人,在這期間他一直暗中操縱,和他的兒子司馬昭等人,訓練了很多死士,並且暗中刺探了很多情報,暗中謀劃,待時機成熟之後準備發動政變。

公元249年,曹爽等人和曹芳都離開了洛陽,去高平陵祭拜。這時的洛陽已經沒有什麼對手了,司馬懿就抓住了這個時機,將整個京城控制住了。隨後,曹爽等人就被司馬懿除掉,並且很多的曹氏黨羽都被滅三族,有5000多人被處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獨攬大權,控制曹魏政權

在高平陵之變以後,他已經沒有任何的對手了,獨攬大權,位高權重。雖然他得到了所有的權力,但是他的行爲得罪了很多人,結下了很多仇家。雖然他現在不怎麼懼怕這些人,但是他想到自己死後這些人會破壞他的陵墓。而且司馬懿更害怕歷史會重演,如果有人趁他的後代爲他祭拜的時候,發動政變,這就不好了。

於是司馬懿交代自己的子孫,千萬不要爲他修建大型陵墓,更不讓他的子孫後代爲他掃墓祭拜,以免暴露了他墓地的位置,更怕有人效仿他的做法。不得不佩服司馬懿,臨終之前都這麼老謀深算。

據瞭解,司馬懿的兒子確實沒爲他修建陵墓,更沒有人去祭拜。如今已經過去快兩千年了,他的陵墓一直都沒有被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