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作爲東南亞最大的南傳佛教的寺院,是在古代傣王朝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而歷史悠久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爲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因此,勐泐大佛寺除了是南傳佛教這般莊嚴宏偉外,更是披上了一道神祕的色彩。

天下佛教分爲兩大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也稱南傳佛教,是因當初由印度向南方流傳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而得名。

佛教在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即:印度佛教文化圈、藏傳佛教文化圈和漢傳佛教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是以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以及中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爲代表的佛教文化圈,我國雲南地區的傣族佛塔,就是以這一佛教文化圈爲背景的產物。藏傳佛教文化圈是以喜馬拉雅地區及我國西藏、內蒙古和內地一些地區爲代表的藏傳佛教文化圈,西藏佛塔和走出雪域的藏式佛塔就是以這一文化圈爲背景而形成的佛教文化圈。漢傳佛教文化圈是以我國漢族、朝鮮和日本等地爲代表,我國內地的寺院、佛塔就是以這一文化圈爲背景的產物。這三種文化圈的形成不是獨立的,而是跨地區、跨國境,並互相兼容。處在三種文化圈中的佛寺、佛塔又相互影響,互相借鑑,共同發展,並構成世界佛文化的主體。

西雙版納的勐泐大佛寺作爲南傳佛教最大的寺院之一,而西雙版納又與東南亞多個國家地區有所接壤,佛教文化的相互傳播借鑑的歷史源遠流長,因此在勐泐大佛寺中還特地了設立了泰國,緬甸,老撾,斯里蘭卡四個國家地區的佛教場所。儘管都信奉小乘佛教,但在建築和佛像上還是有所區別,除了建築風格鮮明不一以外,就連對供奉的佛祖真身也是有不同詮釋。因此作爲遊客或是想要了解東南亞各國各自的佛文化的信徒就應該來這裏,通過了解也能更能清楚明白勐泐大佛寺在東南亞的位置和重要性。

老撾殿,14世紀中葉南傳上部佛教由柬埔寨傳入,被尊爲國教,20世紀老撾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佛教又出現復興的氣象,成立全國統一的佛教組織機構,整理出版了寮文巴利三藏典籍,並恢復以寺院爲主的巴利語教學的教育中心制度。這座寺廟就是參照老撾的古佛寺建造的。

緬甸殿,佛教傳入緬甸是在印度阿育王時代,對緬甸社會有着很大影響,佛教教理是緬甸廣大人民社會行爲和生活習俗的準則,僧侶受到廣大人民的張衝。佛教寺院擁有土地,僧侶享有司法權和免稅權,壟斷着緬甸的教育。緬甸的佛寺遍佈全國,這座佛寺是根據緬甸大衆派佛寺的特點建造的。

泰國殿,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已有南傳上部佛教傳入。以後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又由印度傳入泰國南部,南傳佛教的傳播一度受到影響。13世紀中葉,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君主拉馬康亨,曾迎奉錫蘭僧團到都城弘揚教義,使錫蘭教派得以流行,大乘佛教因此退居次要地位。此後,佛教中封建君主的護持下,逐漸形成僧王制度,佛教幾乎成全民信仰,滲透到日常習俗中。這座佛寺是根據泰國佛寺的特點建造的。

斯里蘭卡殿,南傳佛教最先由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經過了多次歷史演變,幾乎衰亡。直到1945年,斯里蘭卡獨立後,政府把復興佛教看着恢復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質的各種佛教社團,創辦佛教大學,佛教才得以重新發展。這座佛殿是根據斯里蘭卡佛寺的特點建造的。

儘管勐泐大佛寺的建築是西雙版納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西雙版納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畢竟勐泐大佛寺是東南亞最大的南傳佛教的寺院,因此寺院的建築在許多細節之處與泰國、緬甸、老撾、伊斯蘭卡等國有着不少相似之處也就沒什麼令人意外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