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年,隨着《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家長們認識了一個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年僅16歲,就獲得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武亦姝,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她人站在那裏,詩意就出來了,滿足了我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連續四年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並最終奪冠的北大工科博士陳更,她錦心繡口,滿腹經倫,用溫婉恬靜、落落大方的才女形象,充分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

第四屆《中國詩詞大會》四期擂主,年僅13歲的鄧雅文,蘭心蕙質,一時間圈粉無數。

不到六歲,就能背出580首詩詞、認識3000多字,被撒貝寧稱爲“中華小詩詞庫”的王恆屹,更是讓許多爸爸媽媽汗顏,紛紛驚歎:這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這些選手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詩詞的魅力:愛讀詩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他們自信,從容,淡定,優雅,在氣質、談吐、思想等方面,往往比同齡的孩子更優秀。

於是,許多家長開始重視起孩子的古詩教育,恨不得把孩子培養成下一個詩詞冠軍。

02

爲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

讀詩是讓你不會在美景當前時,只知道“哇塞!好美!”如此詞窮,而是脫口讚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讀詩是讓你在失戀時,除了悲喊“藍瘦,香菇!”之外,還能低吟淺唱“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儘管我們無法擁有“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的生活作息,也不可能學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我們背過的詩,後來大多都忘了,但古詩帶給我們的那份浪漫,依然沉澱在骨子裏。

讀詩,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古詩不僅僅是文學的藝術,還涉及到哲學、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愛詩的孩子,知識儲備更豐富,對語言的揣摩、運用能力更強。

讀詩,能激發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詩來源於生活,詩人把生活的某個瞬間,用最凝鍊的語言記錄下來。我們帶着孩子讀詩的過程,亦是在教他生活的哲理。

愛詩的孩子,通常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想象力,能從文字的雪泥鴻爪間,發現生活的美。再平淡的生活,到了愛詩的孩子那裏,也會多出一份詩意。“行走的詩人”李健,就把柴米油鹽過成了詩。

讀詩,能鍛造孩子的品格。

學詩詞可以使人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

孩子們從詩詞中體會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喜悅,亦體會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體會到“遙憐小兒女,不解憶長安”的柔情,亦體會到“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家國情懷。

愛詩的孩子,通常有更堅韌的品性,不容易被物質打動,在順境中表現得更加淡定,在逆境中表現得更加從容,任何時候都不會迷失本心。

03

學習古詩如此重要,家長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做好孩子的古詩啓蒙。

·“讀”詩,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感知力

詩詞之美,首先在於韻律美。而韻律之美,需要讀給孩子聽,他才能感知到。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在她的作品《呼蘭河傳》中描寫了她六七歲時,祖父教她學古詩的經歷。她在書中寫道:“祖父教詩,並沒有課本,祖父一句,我跟着念一句。都是些什麼字,什麼意思,我不知道,只覺得念起來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着喊。”

受古詩的影響,蕭紅的文字細膩、獨特,善於捕捉生活的細節,具有高超的渲染描繪能力。茅盾先生評價她的小說《呼蘭河傳》時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篇幅短小,句式工整,平仄押韻,朗朗上口的詩句,讀給孩子聽。並且這個過程最好是親力親爲,不用配樂版的朗讀範本,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讓孩子體驗到親子閱讀的樂趣。

草木山川,日月星辰,雨雪風霜,鳥獸魚蟲,我們熟悉的生活裏,處處有詩意,處處有童真,你隨時隨地都能教孩子唸詩。

看到桃花,你可以教他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看到天空,你可以教他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春天,你可以教他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秋天,你可以教他念“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你甚至不必拘泥於形式。你不一定非要讀“詩”,你也能讀《聲律啓蒙》,讀《千字文》;你也不一定非要“讀”詩,還可以選一段舒緩的調子,唱給孩子聽。

·“看”詩,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力

詩詞之美,其次在於意境美。而意境之美,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比如,唸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孩子可能會好奇,“無限好”到底是有多好。家長很難用語言來描繪這種意境,不妨在安全的前提下,帶孩子去看一看。看看山間的落日,看看水上的落日,看看夏天的落日,看看冬天的落日。在不同的時刻,孩子會有不同的感悟,對美的感知就這樣產生了。

再比如,唸到那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他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讓他描繪,或是畫出來。還可以帶他去郊外,去公園,去任何一個能捕捉到春天的地方,讓他親眼看一看,什麼是“春和景明”,什麼是“草長鶯飛”。

良好的感知,慢慢形成了“理解”。最終,會因爲一首詩,或是一句詩,打動了孩子,讓他愛上古詩,從而自發地學習。

武亦姝最初愛上古詩詞,正是因爲古詩詞裏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她的東西,比如那一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把整個春天都送給你,多美啊!

·增加趣味性,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古詩帶給我們的,是藝術的享受,是情感的薰陶。這種內在的影響,並不會通過背了多少詩反應出來。可是,很多家長卻強迫孩子背詩,把學習古詩變成孩子的噩夢。

殊不知,孩子的閱歷有限,還無法體會詩中的真意。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與詩中的人物有了情感上的共鳴,這時候他才明白,那些好的詩句,究竟好在哪裏。

所以,家長完全沒有必要逼着孩子痛苦地背詩,不妨把陪伴孩子探索古詩的旅程變得有趣。這樣,孩子反而更容易記住這些詩詞,從而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你可以跟孩子比賽,一人讀一句,看誰讀得好;或者玩飛花令、詩詞接龍,看誰記得多。在遊戲的過程中,你要讓孩子有輸有贏,輸了給他適當鼓勵,贏了給他合理的獎賞。這樣,才能保持他對遊戲的熱情。

古詩包羅萬象,想要出口成章,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家長要給孩子多一點耐心,讓孩子真正愛上古詩,而不是機械的記憶。

電影《死亡詩社》裏有這麼一段臺詞:“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爲好玩,而是因爲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醫學,法律,工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纔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古詩的滋養下成長,並終生受益。(撰稿:溫如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