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些詩閱歷不豐富也許無法感同身受

有些詩有些古文,有人非要用現代角度及現代人思維去解讀,去理解,去評判,得出非常令人無語的結論和評判,比如那個“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有人說太重複和囉嗦,太不像詩,甚至建議從教科書中刪除,多麼的無知!

有些詩你沒有挫折坎坷,而不能去謙虛的理解和去試着知道世界每個都同你那樣生來幸福和機遇並重,你也就不會發出“何不食糜”之語。

雖然《中國詩詞大會》讓很多人喜歡上詩詞,也開始研究詩詞。但是卻還有很多人存在着知識盲區。

詩詞意境和知識

02詩歌,是包括近體詩和古體詩的。

古體詩只要押韻即可,沒什麼格律嚴格限制。中國的《詩經》和《樂府詩集》民間詩歌(實際就是現代意義的歌曲,最直觀的就是山歌)佔了很大部分,歌可以不講什麼格律,但是韻要講,這樣纔會抑揚頓挫有節奏感,有樂感。

近體詩一般是指唐詩,不但講押韻,還講格律及對仗。所以不能用唐詩來衡量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唐詩格律: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實際佔到唐詩中的比例也並不高。杜甫是絕句和七律成就最高的人,可以稱爲領軍人物,但是他的絕句和七律在他的詩歌集數據也並不佔優,也是隻是少部分而已。

網絡之發達,社會之發達,信息之發達,文史、地理從古到今的知識都可以查閱到,但是爲什麼還會有些人會如此呢?

我稱之爲:大城市的井底之蛙,或者高學歷下的井底之蛙。缺乏探究貧乏處的學習提升精神,人不懂可以,但是要學習去補習,而不是張口就來!

井底之蛙只有自己井口那片天認知

言歸正傳:

03杜甫看到伴隨自己很久的老馬生病了,觸情生情作《病馬》

杜甫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衆?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與其說這是說老馬生病,不如說是借老馬觸景生情來寫自己的心情。

這在詩歌中稱爲:有寄託的詠物詩。

此詩就是:通過吟詠那“老盡力”的病馬,來表現自己晚年那種落魄的心態。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

01、“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

自己和這匹馬共渡患難相處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珍惜之情也能看得非常顯而易見。雖然含蓄表達,但是卻是充滿珍惜同自己相伴的老馬,自然有珍惜、珍重的情誼。馬致遠元曲小令《天淨沙·秋思》,同杜甫這種情緒更爲相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02、“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但是卻還跟隨着自己往苦寒之地,這兒一方面表達杜甫對老馬的愧疚對老馬的感情深厚,也說明自己無法換一批青壯點的馬,生活窘迫可見一斑。句法上一句變作三折,具體描寫馬現在的狀態: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艱苦路途上,依舊還在爲詩人賣力;在當歲晚天寒的時候,況且又生病,不能不讓人爲它傷心。老盡力,用《韓詩外傳》典故。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03、“毛骨豈殊衆?馴良猶至今。”

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抒發對病馬的濃濃深情。在唐代來說,杜甫屬於很重感情的人,也沒有那麼多風花雪月之詩,他除了戰亂時與家人分開,後入蜀、出蜀都是跟家人在一起的。一家共患難雖然沒有富貴,但是在一家也是一種溫暖。所以杜甫在這兒感嘆這個也是他的真情流露,也是他的準則之一。而反觀同時期的李白走的路子是:想走就走,隨性而爲,自己在外風流快活,可以拋下妻兒老小,這點同杜甫相比確實是差得太多了。當然李白晚年同最後一任妻子,還算是可以,共度了很長時間的共同生活,也許他到了晚年,越發珍惜感情了吧?而且他的最後一任妻子也動用大量人脈四處奔波讓他逃脫了殺頭之罪。所以李白晚年對於自己妻子的詩佔據的非常多,而青中年詩卻很少涉及到妻兒。杜甫爲了給妻兒送喫用之物,因爲路斷了,他又連夜繞開斷掉的路,去妻兒安頓的地方,可惜自己的小兒卻已經餓死,這也是杜甫一生最大的痛吧?

毛骨豈殊衆?馴良猶至今

04、“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馬之爲物雖然低微,可是對人的情分卻是十分深厚,使詩人禁不住爲它感動、沉吟起來。“沉吟”二字,寫出詩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種人不如馬的感嘆。杜甫雖然生活貧苦,但是一生朋友還是多的,也許他對於老馬也摻雜着這樣的情況,人生也許有落魄,但是如果有三兩好友,能勸慰你、撫慰你、理解你,而不是有事沒事站在高點抨擊,也是人生最大的溫暖之一吧?實際很多缺點當事人難道不清楚嗎?當傾訴時,當事人也只是想要個人能傾聽。

04如果杜甫生活在北宋:

杜甫是官場很不如意的,雖有才華卻不受重視,也可謂生不逢世,當時唐代的科舉不但名額有限,而且還是門閥世家瓜分到三分之二名額,即使你中科舉了,還要等上一幾年時間等遴選,選上了還不一定給授好的官職,薪水低得可憐,比如孟郊等了幾年就授了很低的官職,都解決不了溫飽。而李商隱卻因爲被錯誤打上某派標籤,遴選都給拒絕的。所以唐代的很多有名的詩人中科舉者少,直到北宋才徹底解決這一弊端。大部分有才之人都可以中進士,而且授官職後薪俸也好,一個縣尉之職的薪水也夠養活一家老小了,而且升遷都是有嚴格和標準的程序的,不會刻意壓制你,同時在科舉就直接光大正大的壓制參加科舉官宦子弟的名次,而且還要二次考試方可授進士之職。如果杜甫生活在北宋,也許就不會如此落魄了。

科舉

05想想杜甫的經歷,有類似經歷的人自然能感同身受:

杜甫一生青年時也是鮮衣怒馬,也出自於官員家族,但是後來他科舉失利屢試不中之後,人生從此走向下坡路。雖然他也有很多知己好友,但是那些知己好友也一樣爲生活和前途奔波,聚少離多。

杜甫草堂

他大多數時候還是精神上很孤獨的,而且經常走在討生活路上。一個人孤獨時所以他很容易把一直相伴的犬馬——特別是馬看成知己朋友,這是因爲長期相伴,感到它們所給予他的溫暖的一個客觀原因。

申涵光說:“杜公每遇廢棄之物,便說得性情相關,如病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個“廢棄之物”的身世密切相關的。杜甫在這首詩裏,感情是多麼深沉!他抒寫了對病馬的憐愛,又運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達了對病馬同病相憐的感慨,令人如見到一個“漂泊西南天地間”的老詩人的艱難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現於字裏行間。所以他纔會寫出《老馬》這詩,其中充滿了辛勞、遭遇、怨懟、不平、感悟的幾層意思,歸結到自己嘆老嗟卑,風塵僕僕,輾轉征途,與老馬的結局是沒有兩樣的。

與其說《老馬》這詩是有感而好,不如說是杜甫長期處在落魄生活之下,情緒壓抑到了極點,通過《老馬》這詩來作出了最大的釋放。

但是我也從中讀出了自責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