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房價始終扮演着只漲不跌的角色,最本質原因還是買房熱情依然高漲,即使是三四線城市,在大多數人眼裏都是香饃饃。理智來看,我國樓市才經歷20年,跟國外成熟樓市近百年時光相比較,的確顯得微不足道,特別是我國人口紅利助推下,現階段房子的確不夠用,子女結婚需要買房,有的父母甚至提前爲孩子規劃房產,子女一套,城中心一套,老家養老一套,僅從這一點來看,也許3套房纔是大家最合理的標準。

但客觀來看,這些基礎性市場要素仍不是最關鍵的,或者說從衆心理纔是重點,假如10個人當中有8個人覺得買房賺錢,你覺得你會買房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據安居客發佈2020年4月份國民安居指數顯示,僅4月份購房者信心指數環比上漲1.8%至102.7%。僅從這一點來看,樓市的真相浮出水面,房價並非一味上漲,而是大家都希望房價上漲。其次從開發商銷售數據顯示,各維度數據均回到去年同期,也就是說今年“黑天鵝”的影響正式結束,不排除金九銀十提前來臨。

那在這樣背景下,房價難道只漲不跌嗎?如果按照被稱之爲最貴經濟學家任澤平觀點來看,房價走向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事實上僅從這3點來看,未來市場輪廓早已清晰可見。

政策定位:宏觀條件來看,住建部多次強調“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而從近幾年案例來看,這就是政策底線,例如駐馬店首次下調首付比例,被約談後撤回;微觀來看,因城施策或已成過去,一方面是城市自救行動均宣告結束,即使是放開限購,結果也是一樣的,另一方面央行最近報告中明確刪除因城施策,也就是說在格局下調控權利物歸原主。

土地市場:對於這一點,今年無疑是最熱鬧的,前者有着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做鋪墊,後者高層將農用地轉爲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審批權下發各省市。而最近相關部門明確表示今年任務中宅基地確權、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將是重中之重。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相形見絀的土地供應或得到緩解,反觀三四線城市將會接替棚改餘溫。

人口走向:其實針對這個趨勢,最直觀的趨勢就是結婚率和人口出生率。在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2019 年人口出生率僅爲10.48‰,再度創歷史新低;而全國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其中離婚登記415.4萬對。簡單來說我國人口紅利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也許00後羣體根本就不需要買房,因爲70後房貸剛剛還清,直接繼承上一輩的房子。

從以上3點來看,我只能說這一次房價下跌真的是大概率事件,表面上來看各地商品房銷售數據回升,但有心人會發現一些問題,例如二手房房源呈現井噴式增長,持房者出現焦慮,賣房的人甚至比買房的人還要多。事實上對於這一點,央媒經濟日報發文駁斥,表示當前出現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這就是說明房地產還未進入良性循環,限購限售並不是最好調控方式,甚至存在誤傷,最關鍵仍在於限制炒房,這一點似乎針對性最近的萬人搖號搶房現象。

平心而論,能糾結買房的人大部分都是剛需羣體,有時候爲了買一套房花掉個人甚至家庭所以積蓄。反觀那些投資性羣體,依靠高槓杆的漏洞持多套房,屬實不正常現象。僅針對這一點,作爲國家老幹部的仇保興曾給出解決方案,那就是一方面政策傾斜剛需,例如降低貸款利息、公租房綠色通道等,至少讓剛需羣體有買房的念頭;另一方面依靠稅收制度增加持房成本、例如房產稅、空置稅,買房不賺錢不重要,使其虧錢纔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戳中炒房客的痛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