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臺灣的魯迅,曾揭露臺灣社會“人喫人”現象,險些被判死刑

對於魯迅先生,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但是有很多的人並不知道魯迅先生的成就,也許我們還沉浸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情景之中,從其中感受着魯迅先生的奉獻和無畏。

但在這裏我想說的是,魯迅先生最大的成就是點醒了國人,他本來是一名醫生,可後來卻成爲了文學家,並且提出了“染缸文化”,這是對當時很多社會現象一種痛心疾首的批判,也正是因爲他的批判,很多國人開始認真的反省,認真的去悔悟。

相比於魯迅先生的命運,今天要說這位先生的命運就有點悲慘了,因爲他險些就被判爲死刑。這位先生就是柏楊,被很多人稱爲魯迅先生繼承者,寶島臺灣的“魯迅”。

爲什麼要給柏楊先生冠以這樣的稱呼呢?

因爲柏楊先生揭露了臺灣社會的“人喫人”現象,批判了當局的黑暗。他的這種行爲無異於得罪當時的掌權者,因此很多的特務和其他的人員密切關注着柏楊先生的一舉一動,目的就是想找到把柄,將柏楊先生置於死地。

1968年,他們找到了這個機會。

柏楊先生的生日是哪一天,包括他本人已經記不清了,所以他把自己的生日定在了三月七日,這一天是柏楊先生被逮捕入獄的日子。

柏楊先生被逮捕的原因放在今天顯得非常可笑,他在翻譯國外漫畫的時候,信手捏來的把一個詞語給本地化,本來該翻譯成“夥伴們”,柏楊卻翻譯成了“全國軍民同胞們”。就因爲這一個詞語,特務找到了他,藉此由頭開始對他屈打成招,最終以“通匪”等罪名判處了柏楊死刑。

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柏楊被改爲了十二年徒刑,恰逢臺灣特赦,又改爲了八年,人的一生之中能夠有幾個八年,相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生基本上算是完了,但是柏楊先生並沒有放棄自己,在獄中的他完成了三部鉅作,其中有一部書叫做《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是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獄中的柏楊完全憑藉自己的毅力完成了這本書。很早以前就有司馬遷獄中寫《史記》,近現代有柏楊先生寫《中國人史綱》。

對於柏楊先生本人,作爲一名憤青,他是我的偶像,對於《中國人史綱》這本書,我更是熱烈的推崇,因爲他不像別史書那樣生硬刻板,更不是簡簡單單的去論述中國古代都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把很多的歷史事實聯繫在一起,其聯想力讓人佩服,能夠讓讀者看到眼前一亮。

最後還有一箇中西方的比較,很多初、高中生都很困惑一點是同一個時期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都發生了什麼,《中國人史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很多的人有疑惑,柏楊先生爲什麼要在史綱類的書名中加上一個“人”字,這也是我想要和大家說的一點。

縱觀柏楊先生的一生,從小就不受自己繼母的待見,後來的他雖然上了很多的學校,但從來就沒有文憑,因爲他爲了上大學僞造了很多假的學歷證件,在被發現之後,教育機構永久的把柏楊的學籍給開除了,這算是對柏楊不小的一個打擊。

不過他遇到了恩師,並且隨恩師來到了寶島臺灣,開啓了自己的寫作生涯。在臺灣生活的柏楊並不是很開心,因爲當局的黑暗,使得整個社會都出現弱肉強食的現象,“人喫人”這三個字可以很恰當的形容當時的狀況。

柏楊被捕的第二年,他的妻子要求離婚,獄中的柏楊通過絕食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經歷過種種磨難之後,柏楊心中充滿了憤懣和悲憫,他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感賦予到了《中國人史綱》裏面。

整部書以“人”爲中心,不爲帝王唱讚歌,只爲蒼生說人話。

這本書的出現,奠定了平民寫史的新高度,其中精彩之處至今無人能夠超越。就比如把古代的官職給現代化,使人一目瞭然,還有稱呼古代帝王的時候,都是直呼其名,也體現了“人”的核心。

險些被判死刑的柏楊先生,在獄中艱苦的條件之下,完成了《中國人史綱》這部鉅作,他本人也說過:“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不但使我振奮,也更使我期待。”

柏楊先生的期待是有人能夠去理解他,去了解這本書。在此我向喜歡歷史和學習歷史的朋友們推薦這本書,它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歷史,也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去學習歷史,我相信,你們看完也會喜歡上《中國人史綱》,去喜歡這位臺灣的“魯迅”先生。

爲了表達誠意,原價138元的《中國人史綱》(包含上冊和下冊),現在只需要85元,而且還包郵哦,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選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