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的軍事家,一般都說曹操第一,有些極端的曹操粉絲甚至覺得曹操軍事能力能和朱元璋劉秀李世民比。

畢竟,論佔領領土面積,曹魏天下十三州里佔有9個;論人口,季漢和東吳加起來都沒有魏國多。

論戰績,曹操對內消滅了家裏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和劉表、馬超、呂布、韓遂等諸侯;對外,曹操對烏桓、鮮卑和南匈奴都戰功彪炳。

三國裏能和曹操比軍事才能的只有逆天而行的諸葛亮了,在前蘭州軍區司令寫的《中國軍事史略》裏就說曹操和諸葛亮代表了整個三國的軍事水平。不過,諸葛亮雖然在軍事理論、治軍、戰略和後勤管理上都是當時一流,但諸葛亮的戰績和曹操比就差得太多了,所以大多數人都覺得諸葛亮戰術上和曹操沒法相提並論。

不過,那是大家的看法,我覺得曹操的戰術能力並沒有普通人想象中那麼強。如果細數曹操一生的征戰歷程,我們就能從中窺出端倪。

曹操第一次真正帶兵打仗是184年黃巾起義時當騎都尉和名將皇甫嵩打黃巾,這一次有名將帶領,又是打沒有什麼戰鬥力的黃巾,自然毫無懸念的勝了。

第二次便是諸侯討董時了,這一次,面對作戰經驗豐富的西涼軍,曹操被董卓下屬徐榮輕易大敗,身上中了一箭,連馬都丟了,差點一命嗚呼,靠堂弟曹洪把馬讓給他才逃出生天。

和呂布在兗州打,先是列陣被呂布打敗,然後搞夜襲又差點被圍剿,這次靠樂進和典韋才跑出去。不久又被呂布和陳宮用人詐降引進城,又是一次狼狽逃竄僥倖的生。當時曹操被呂布打得丟了兗州,又碰上蝗災,甚至想投靠袁紹了,好得程昱勸阻。不過袁紹還是借了曹操錢糧讓他度過難關,而呂布軍隊卻餓得站都站不穩,於是兩軍再次對戰時曹操輕鬆三次打敗呂布。

張繡反叛導致曹操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戰死那次不說,說說對曹操一生影響最大的戰役——官渡之戰,正是因爲官渡之戰打贏了袁紹,曹操才得以統一北方。但這一仗曹操贏得很艱險,地方反叛,手下一堆文武和袁紹暗通款曲準備投降,好得袁紹謀士許攸投靠獻計讓曹操偷襲袁軍糧草重地烏巢,才得以讓曹軍大勝。即使官渡獲勝,袁紹死了,曹操面對袁紹的兒子侄子都得靠離間計,甚至自降輩分和袁譚結親,才最終消滅袁紹留下的勢力。

嚐到了離間和內應的甜頭,赤壁之戰面對來投降的黃蓋,曹操以爲這又是一個許攸呢,沒想到被火燒連營,再次慘遭大敗。

赤壁戰後的漢中之戰,面對完善了班底有了地盤的劉備,曹操又一次戰敗,大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甚至在關羽襄陽水淹七軍後被嚇得想遷都躲避。

縱觀曹操的一生,勝仗漂亮仗固然不少,但對手要不就是面對無組織無經驗少器械的農民軍,要不就是像袁術袁紹那樣無能的領導人。一旦對方作戰經驗豐富像徐榮,一旦對方內部穩固領導者不犯糊塗像孫權,又或者像劉備這樣的英雄補齊了短板,曹操就沒辦法再消滅對方了。

當然,這不是說曹操軍事上無能,事實上他戰術指揮能力,領導決策能力都是極強的。如許攸投降獻計,他能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決斷並立馬大膽實施,這就是曹操的優秀之處。

但卻沒有一些人想的那麼厲害,以軍事能力的幾個單項來說。後勤管理曹操和諸葛亮沒法比,諸葛亮治軍能在敵國紮營而百姓不害怕,這即使是在現代來說也是不可思議的,諸葛亮的治軍之術被後面很多朝代學習。戰略上來說諸葛亮能在出山前就三分天下,有全盤整體的戰略規劃,曹操在黃巾亂起後有什麼戰略?

普通百姓一般只熟悉三國前期的事情,到了後期就幾乎沒人關注了,爲什麼?因爲沒意思,不像前期各種以弱勝強,各種奇謀妙計,一看就津津有味。而後期三國都有了完善的民事軍事制度,打的都是堂堂正正之戰,很難再搞偷襲搞什麼計謀翻盤了。

曹操相對來說指揮正規的大戰役不行,所以在漢中面對有了完備體系的劉備就不能和之前那樣輕易吊打,面對成建制的東吳也只能相持拉鋸,面對有經驗的正規軍如徐榮、呂布之類的打正兵就會輸。只有打沒經驗沒建制的對手才能找到空子獲勝,即使曹魏當時地盤人口經濟比劉備孫權加起來還多得多。三國前期絕大多數諸侯都沒有建立完備的制度,所以曹操能屢屢找到機會獲勝。

我覺得,面對組織化制度化正規化的部隊,如果同樣的軍隊後勤,曹操是打不過司馬懿鄧艾諸葛亮他們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