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曹操的後世子孫,比劉備的子孫後代要強,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蜀漢陣營裏的“官二代”們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團?下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蜀漢陣營和曹魏政權的官二代們。先看兩位老闆的後代,曹操的兒子,不說早先病死的神童曹沖和戰死的曹昂,就是後來的曹植、曹丕,哪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才。而劉備的兒子劉禪,被人稱爲“扶不起的阿斗”。再來看蜀漢文臣武將的後代,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張紹都只是二流武將,龐統之子龐宏、蔣琬之子蔣斌、費禕之子費承,這些名字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就連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其才能表現也讓人大失所望。

反觀曹操手下,曹真、曹爽,司馬懿的幾個兒子,夏侯淵之子夏侯霸,一個個都能頂事。很明顯,劉備蜀漢陣營裏的“官二代”們比不了曹魏陣營裏的“官二代”,究其原因,也就是教育問題。教育一詞看似簡單,但其實很深奧,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從兩家政治陣營的官二代教育裏就很能說明問題。

首先是教育的重視程度。曹操迎接漢獻帝建都許昌後,生活上得到了安定,他的子女們也有了足夠充分的教育條件。曹操對學習出色的子女毫不吝嗇自己的地誇獎,比如對七歲稱象的曹沖和有着“八斗之才”的曹植的喜愛,盡人皆知,其他子女又怎甘落後?曹操這樣重視子女教育,無疑其部下也爭相效仿。反觀劉備,前半生東奔西走,寄人籬下,活命是第一要緊事務,關鍵時刻兒子都丟了不管,還談什麼教育?等到定居四川,兒子已經長大了長歪了,這時候再想起抓教育早就遲了。

其次是教育的方法問題。教育成才的途徑是什麼,明代的王陽明說是“知行合一”,說白了就是經受鍛鍊。看曹家後代,身強力壯的曹昂早早的就上了戰場,體弱的曹衝善於思考,多才的曹植文思飛揚。每個孩子都要結合自身實際,各有所長,因爲曹操時不時都要當衆考覈,應答不好的話會很丟臉。反之,劉備和諸葛亮的兒子很少有這樣鍛鍊的機會,只是在大後方享受着富貴安寧的生活,接受普通的教育,等到國家需要時,千斤重擔驟然落在肩上,如何扛得起來?

再就是教育的方向問題。蜀漢陣營特別重視忠誠,看其部下的來源構成,都以朋友兄弟親戚爲主,上下團結忠心耿耿,這種政治氛圍決定了對下一代的教育只能以忠誠爲主。而曹操是有名的奸雄,他的政治野心是不言自喻的,曹魏的人員構成複雜,曹操又多疑,所以決定了曹家的教育方向就是權謀鬥爭。相信這兩種教育方向指引出的下一代在人生觀價值觀上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是教育基礎。曹操部下衆多,正所謂“上樑正則下行效”,曹操對孩子的教育如此,張遼、許褚、曹、夏侯氏家族等文臣武將皆效仿之,魏國人才也是層出不窮,任何時候未有斷層情況發生。做到了江山代代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劉備部下似乎就那麼幾個人,因此也就少了許多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