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又似乎是有附加條件的。何以下這樣的結論?這是因爲現實中的不少父母,可以愛孩子身上的優點,卻不見得就能真的接納孩子的弱點、缺點甚至是所犯的錯誤。

比如,孩子本週的小測試成績不錯,媽媽就眉開眼笑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好愛你,你可真棒啊!”可是到了下週,孩子的作業被老師批了紅字,說孩子不認真,媽媽可能就換了一副表情說:“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啊?就知道玩,作業都不好好完成?”你看,在“氣急敗壞”之下,連日常的“寶貝”稱呼都給自動忽略了。可見,父母給出去的愛和孩子所接收到的愛,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一致。

01 傾盡所能去愛,並不是無條件地接納

很多父母所理解的“無條件的愛”,往往是以自己衡量孩子的標準和感受到的好惡來決定自己向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比如,當孩子的學業表現好了,父母就會多表示一點愛;而當孩子犯錯了,父母就會減少表達甚至不表達愛。有時還會出手教訓孩子,或者用冷暴力來對待孩子。

其實,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有陷入困境和低谷的時候。當我們期望孩子做到完美的時候,孩子卻沒有對我們提出高要求。

很早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採訪調查實錄,一位記者問孩子:“你們會給爸爸媽媽打幾分?”所有孩子都不假思索地打了滿分。記者又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家長:“給你孩子打個分數把,十分是滿分,你會打幾分?”大部分家長僅僅只給孩子打了一個及格分。

可見在小朋友的眼裏,無論父母在社會上是貧窮還是富有,是學富五車還是大字不識,大多數孩子愛父母是沒有先決條件的。然而,到了父母這裏,孩子越大缺點就變得越多,孩子越大似乎越不可愛了。

欣賞孩子身上那些顯而易見的閃光點是每個爲人父母者的天性,無須學習就可以做好。但是,當孩子犯錯、失敗、尤其是遇到學業成績下滑的困難時,父母還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欣賞孩子的目光,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無條件的愛”與父母有多少愛無關,而與父母如何看待愛、如何向孩子傳遞愛有關,“無條件的愛”必須是無條件地接納。父母的愛是天然的,但接納則必須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練習來習得,這份能力包括着包容和共情的智慧。

02 不綁架不交換,纔是接納孩子的開始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會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變得越來越高,而孩子的表現有時隨着長大變得離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在這個矛盾節點上,父母很少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基本都是從原始的愛出發去表達“不愛”的道理,用愛的要求去碾壓孩子的內心需求。這種帶着許多條件的愛,常常讓孩子抬不起頭來,不敢去面對自己的父母。

美國華盛頓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情緒管理訓練的創始人約翰 戈特曼博士用了36年時間,針對3000多個家庭做了調研,研究結果證實:如果父母不能讀懂孩子的情緒,不能接納和包容孩子的所有,孩子很容易因爲自我尊重感缺失而變得不安,做出極端行爲的概率也會增大。

爲何同一個孩子,在一路順風順水的時候父母就認爲是好孩子,而當他們一遇到困難時在父母眼裏就不再是好孩子?父母到底要怎麼愛孩子,纔不會對孩子造成負擔?答案是:我們需要做出以下三個心態的轉變,才能與孩子日益成長的心智要求合拍。

轉變一: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有任何的附加條件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純粹的,不能有任何的附加條件。也就是說,父母不能因爲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標準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比如考試沒有上90分、期末沒有評上三好生等等,就減少對孩子的愛。

如果我們把孩子想象成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父母此時最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給這朵花創設最適合它生長的良好環境。

轉變二:接納孩子必須是真實的全部

所謂接納孩子的全部,不僅要接納孩子好的方面,也要接納孩子負面的情緒、犯過的錯誤以及與生俱來的弱點,因爲這些表現不管好壞,都是孩子真實的一部分。

但是,接納並不等於放任孩子的不足和錯誤,也不等於對孩子的錯誤言行放棄必要的約束。這是接納和無原則寵溺之間的本質區別。

當父母真正接納了孩子,纔有可能贏得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理解,這時,孩子才能真正敞開心扉聆聽父母的意見,思考父母的建議,接受父母的指正和教誨,和父母一起來決定如何完善自己。這其實是和古人所講的“親其師,信其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轉變三:對孩子的欣賞始終如一

父母對孩子的欣賞是促使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在現實中,不少父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一方面吝嗇表揚孩子的優點,另一方面對孩子的問題粗暴斥責。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態度投射到孩子身上,以爲這樣會讓孩子因害怕而收斂。實際上,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對自己的欣賞。

03 父母有效接納孩子的六個核心任務清單

不可否認,大多數父母都瞭解無條件接納和愛對孩子的好處,但總是覺得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下面,我來列一份有效接納孩子的行爲清單,它包含以下6項核心任務,可以幫到父母有效接納孩子。

核心任務一:把對孩子的期望簡單化

父母如果對孩子抱有過多和過高的期望值,很容易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負重前行的孩子很難有更好的發展,這使得父母最後出現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巨大心理落差。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做法很簡單,只要把對孩子的期望簡單化,降低到愛的最本源。只有這樣,孩子前行的步子纔會變得輕鬆而堅定起來。

核心任務二:不橫向比較孩子

橫向比較孩子是很多父母慣用的做法,他們認爲,用別人家的孩子去激勵自家的孩子,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努力,變得更好。然而,這種簡單粗暴的激勵法對孩子不但起不到推動作用,甚至還會讓孩子心生厭惡感覺,出現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果。

核心任務三:不對孩子使用負面語言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母如果對學齡前孩子經常說充滿負面情緒的話,會讓他變得自卑、消極、甚至憂鬱,害怕與人相處,害怕嘗試任何新的事物……

因此,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和標準時,父母不要使用負面甚至暴力的語言來傷害他的自尊和自信,而是要用更包容的心態和胸襟去接納孩子。

核心任務四:多花時間瞭解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點來到這個世界的。因此,父母應該多花一點時間瞭解一下孩子的性格和特長,通常情況下,父母越是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和優勢,就越是容易接受孩子的真實面貌,併合理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

核心任務五:多給孩子一份理解和寬容

以我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驗來看,我發現,當孩子做錯事情、正愧疚難當及彷徨無助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快速走出自己的心理低潮期,這樣反而有助於孩子更快進步。

核心任務六:預先做足心理功課的準備

在於孩子溝通前,先做足心理功課的準備工作。這裏以孩子出現學業成績下滑的狀況爲例,在溝通前,父母要先對以下問題做一個充分的瞭解:孩子成績下滑的科目是什麼?導致學業成績下滑的原因和改進的途徑有哪些?還有哪些科目沒有下滑?有哪些方法可以防範成績下滑?等等。

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客觀看待孩子的問題和優勢所在,以及與孩子討論的重點應該放在哪兒。這樣可以把與孩子的溝通落實到具體的問題上,溝通更有針對性,避免出現盲目嘮叨和不着邊際的批評等不合時宜的做法。有價值的溝通,孩子纔會認可和接受父母的建議。

結語:

孩子最爲開心的時刻,是父母無條件接納他們的脆弱和無奈;孩子最爲感恩的時刻,是父母不計較結果地接納不是完美的他們。當我們能夠放下對孩子未來成長的恐懼和焦慮感,孩子與我們的溝通就會變得溫暖而愜意起來,這樣的孩子不見得就是那麼完美,但一定是陽光和幸福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