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

“改作文”是個熱門話題,

也是個敏感話題。

一個大約和阿毛一樣年齡的五年級女孩繆可馨在學校跳樓身亡;據說悲劇與一篇被語文老師粗暴批改過的作文密切相關。我沒有時間仔細瞭解故事的具體來龍去脈,無法對事件本身做太多評頭論足;然而關於小學生作文,我倒是已經思考了很久,而且手頭還存留着大約一年前寫了一半的一篇小文的草稿。我覺得有必要整理一下,分享在這裏。

去年有一段時間,

阿毛的作文不時得到“合格”的等第,

所以老師囑咐我在家裏要輔導他一下。

在沒有橫向對比的時候,

我以爲阿毛的作文也還好,

每次總能找到幾處好玩的地方。

但是等第是個橫向對比的結果,

阿毛的作文既然會得“合格”,

我便意識到我對阿毛的要求可能太低了。

事實上,我常常慚愧地意識到我對孩子們要求總是有些太低了。

於是,

逢着週末回家的作文,

我也會輔導一番。

說實在的,

我對作文這件事情一直是極其重視的,

畢竟:聽、說、讀、寫——

我認爲“寫”一篇好的文章是語文學習的最高級的階段。

因爲每一篇作文都是在創作。

古時候科舉考試,

更是一文定終生。

我自己小時候的日記、作文,

除了被老師留下當後面幾屆學生範文的幾本作文本外,其餘都保存至今。

我想這也是得益於我爸爸一直以來對我們作文的重視。記憶中,在我漫長的學生生涯中,在學業方面,我的爸爸只關心過我的作文。

小時候看到爸爸輔導姐姐寫作文,我總是很羨慕,

希望等自己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也能得到爸爸的指點。也因此,當我後來感到自己的作文沒有引起爸爸同等重視的時候,我曾向媽媽投訴爸爸的“不公平”。“投訴”成功。從此,爸爸關於作文的理解深深影響着我對於作文的理解,或者說,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小時候寫好的作文總是會給爸爸看,得到他的好評,我在心裏比在學校被老師表揚了還高興。初中有一次老師佈置我們寫了畢生第一個”劇本”;爸爸出差回來,居然還惦記着要看我寫的劇本。直到今天,他還會認認真真看我寫的每一篇文章。所以我也總還是在認認真真地寫。

下面我根據爸爸以前常說的話,加之些許我自己的理解總結了幾條關於作文的要點。

第一件重要的事:

文如其人、作文先做人;

其次:

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感而發,

不做無病呻吟;

第三:

勇於標新立異,敢於推陳出新;

第四:

“小窗口、大世界”——善於從小處着手,

寫好那一滴”可以折射太陽光芒”的“小露珠”。

第五,

好文章是要經過反覆修改的。

我曾經在他的鼓勵下,把一篇作文重新寫過4遍。

作文難在哪裏呢?

難在評判標準。

什麼是好的文章,

或者什麼是好的小學生作文?

爲了輔導作文,我曾在網上查找作文評判的標準,找到如下頗具代表性的一份:

小升初作文評分標準

依據“內容”,“語言”,“條理”和“文字表述”四大得分項劃分了五個得分等級,具體內容如下:

一類卷(40-35分):

內容要求:切題,中心突出,有真情實感,內容具體真實。

語言要求:語言生動,語句連貫。

條理要求:條理清楚,結構緊湊。

文字表述: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

二類卷(34-29分):

內容要求:比較切題,中心明確,內容較具體。

語言要求:語言基本準確,語句通順。

條理要求:條理較清楚,結構完整。

文字表述: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

三類卷(28-22分):

內容要求:基本切題,中心較明確,內容較具體。

語言要求:語句基本通順,少有語病。

條理要求:條理欠清楚,結構完整。

文字表述: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標點使用大體正確,粗別字較少。

四類卷(21-16分):

內容要求:不甚切題,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體。

語言要求:語句欠通順,語病較多。

條理要求:條理欠清楚,結構不完整。

文字表述:字跡欠工整;標錯誤和錯別字較多。

評分細則:以18分爲基準分,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加分或減分。

五類卷(15分以下):

內容要求:不切題,無中心,內容很不具體。

語言要求:表達很差,語句不通順

條理要求:條理不清楚,結構不完整。

文字表述:字跡欠工整;標點錯誤和錯別字較多。

看到一類卷的標準,我覺得還不錯,

評價還算仔細全面。

可是再往下看,我卻大喫一驚:

因爲從二類卷以下,

“真情實感”

這個我認爲作文最重要的要素不見了。

我以爲“真情實感”是作文的底線,

卻沒料到成了難能可貴的奢侈品。

想起爸爸說的“言而有物”

作文最起碼應該是一種真實情緒的表達,

最後纔是文字的排列和技巧。

《紅樓夢》第59章, 香菱向黛玉請教作詩之道,感慨道:“……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爲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好個“不以詞害意”!

文字是可以隨着年級的升級而不斷積累的,

技巧是可以隨着不斷的練習而愈加嫺熟的,

唯有對美的敏銳感知、對生活的切身體驗、對人生的獨立思考卻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也是家庭和學校最應該鼓勵和呵護的孩子們最爲珍貴的素養。

感謝爸爸,也感謝我的所有語文老師們對我少年時期“寫作文”的教導更有包容。若非如此,我又何以在這麼多年以後,依然願意把“想寫些什麼就寫些什麼”作爲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呢?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感受這樣的幸福。

要博

DrYaoHua

美國物理博士,子光創始人,三個孩子的媽媽

與你分享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