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一度的618電商年中大促銷在長達半個多月時間的價格戰後塵埃落定,在6月1日到18日期間,天貓、京東、拼多多,三大主流電商平臺紛紛啓動了“百億補貼”的大促銷活動,頭部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也隨着補貼降價的持續加碼而急劇升溫。在受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今年的電商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呢?第一梯隊的三大頭部電商品牌,在今年這一特殊環境下會取得怎樣的成績呢?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戰報數據吧。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在618期間的累計成交額爲2692億元,相比去年增長33.6%,再次創下新紀錄;另一方面,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數據顯示,天貓在618大促期間的成交額高達6982 億元,同樣也創造了新紀錄。作爲國內最爲主流的兩大電商平臺,天貓和京東在今年的618期間均呈現穩健增長的趨勢,總成交額近萬億,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並未對兩大電商平臺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相比穩健老練的天貓和京東,一路野蠻增長的電商黑馬拼多多在618期間獲得了怎樣的成績呢?

遺憾的是,拼多多到目前爲止仍未公佈任何關於618大促的最終戰報和數據,至於具體原因尚不得而知。不過,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拼多多不願公佈戰報數據,但不可否認,在短短几年時間,拼多多憑藉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硬生生的在天貓、京東兩大頭部品牌中殺出一條血路,並通過價格和流量優勢一路突飛猛進,成爲比肩天貓淘寶的第三大電商平臺。

在價格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拼多多,迫使天貓、京東的競爭壓力倍增,起初沒能引起重視的二三線城市和下沉市場卻成爲拼多多的突破口。但不得不承認,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不但爲二三線城市和鄉鎮地區低消費羣體提供了物美價廉的電商購物體驗,同時,也迫使天貓、京東等其他電商巨頭意識到下沉市場的重要性,並且持續採取一系列補貼措施積極佈局下沉市場。

雖然拼多多並未公佈618的戰報數據,不過鑑於百億補貼、社交電商模式以及近5億用戶等諸多優勢的加持下,拼多多在618期間的實際銷售額必然會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畢竟對於燒錢補貼,拼多多稱得上是國內電商圈內數一數二的,但無論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的競爭多麼激烈,補貼燒錢的價格戰都能夠爲帶來更低價優質的網購體驗,這也是電商和傳統零售最大的區別。

那麼,在今年的618期間大家“剁手”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