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單位上班,是一個很多人羨慕的好單位,這在很多國人眼中已經是香餑餑了。至今都是如此,畢竟銀行上班工作穩定,收入豐厚,福利高,成爲很多人眼中金領階層。

不過,這些也只是過去式,隨着我國銀行不斷融入全球化進程,不少銀行已經是國有商業,早已上市成爲公衆公司,就要面臨一個問題提升利潤率,成爲很多銀行必須要做的事情。

銀行是一個相對比較輕資產類行業,賺錢靠得的是信貸差,尤其我國的商業銀行更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國銀行都是處於躺賺的模式當中,就是鉅額的存貸差,讓銀行的利潤高達兩位數增長。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情況不可持續,也不太可能與國際銀行接軌,形成充分的競爭力,隨着我國金融開放越來越大,我國商業銀行都要跟國際銀行進行公平競爭。我國已經在利率市場化上進行了重大調整,就是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都要跟着市場走,不少銀行爲了吸儲,不得不要大幅提高存款利率,而在貸款利率上又不得不降低,這使得存貸差很難高過以往。

爲了提升銀行利潤率,我國近些年不少商業銀行都出現大幅裁減員工的做法,根據2019年9月份公佈的基金報披露的上半年15家中國上市銀行的人員表,從中發現,15家上市的銀行裏,僅有浙商銀行,浦發銀行新增了100人!其它13家銀行全部都在大規模的減員。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陣風而已,而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銀行都在裁員,只是我國比較特殊,大多數都是國有銀行,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裁員,而事實上隨着我國銀行上市之後,就慢慢跟隨西方銀行的腳步,裁員不可避免。

今年貴爲全球著名投行滙豐集團,在2月發佈的年報和新一輪3年計劃中,宣佈將對集團進行重大業務改革,其中包括在未來3年裁員3.5萬人,縮減該行在全球約15%的職位。但由於新冠病毒在各國帶來的負面影響,滙豐決定暫緩此次裁員計劃,並表示疫情的特殊環境意味着裁員並不適當。

滙豐控股(00005)將重啓因新冠疫情而擱置的大規模裁員計劃,目標在中期削減約3.5萬個工作崗位。滙豐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在向全球員工發出的一份備忘錄中表示,由於盈利下滑,經濟前景未來面臨挑戰,滙豐不得不恢復裁員計劃,預計中期員工總數會由23.5萬人削至20萬人。

他坦言:“我們無法無限期暫停裁員計劃,問題永遠是‘不是會不會(裁員)’,而是何時。”祈耀年指出,已要求管理層檢視下半年減省成本的方法,並會凍結絕大部分的外部招聘。

其實,對全世界來說,銀行業人員裁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畢竟銀行就是一個貨幣中介,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從業人員,隨着高科技的日益進步,不少銀行的貨幣職能正在被高科技替代。以前的中低端崗位,慢慢被高科技替代,接下來是銀行高端崗位慢慢被高科技替代。也就是說,將來銀行業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少,裁員的人會越來越多,是不可避免的。

銀行的金飯碗算是要被砸爛了,金飯碗不可能永久有效,而是不斷前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