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年前的东亚受到了来自西南方的剧烈撞击,而就在板块的冲撞后,高耸陡峭并且至今不断抬高的喜马拉雅山系诞生了。从此,来自南亚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彻底阻挡在来山脉的西南侧,而东北侧的东亚大陆腹地却变得越来越干旱与高寒。随着印度河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先后诞生,这条天堑的自然属性陡然变换……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相继崛起,印度河文明与东亚藏地文明曾比邻而居,在喜马拉雅山脉两侧共同生存。之后,随着吐蕃帝国的崛起,东亚势力开始越过连绵的山脉而向西南继续渗透。其时的印度早已列国分裂并存,对此毫无招架之力。但随着南亚佛教的大规模传入和渗透,吐蕃帝国逐渐被佛教和苯教对王权的争夺而撕裂旋即灭亡。

吐蕃帝国灭亡后,雪域高原再未能催生出下一个帝国,而是陷入到部落割据的混乱时代。终于来到十三世纪末,来自北方蒙古高原的蒙元帝国迅速崛起,并大肆南下,途径吐蕃谷地时,顺道将其降伏。随后,大元专门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相关事宜。

当然,既然雪域高原被正式纳入到混一中原的庞大帝国,那么藏南地区作为西藏的重要一部,自然也随之成为中华帝国领土的一部。随着帝国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越来越深入,元、明两朝都为控制藏地而专门设置加瓦万户管辖门隅、珞隅等藏南土邦。随着明帝国的灭亡,清帝国更加重视藏地,尤其是藏蒙的精神领袖——达赖班禅。

据史料记载,康熙十八年(1680),五世达赖专门任命门巴部族的梅惹·洛卓嘉措活佛到藏南门隅充任政教首领,专理门隅行政事务。相关封文中还提到早从“火猴年(1656年)“开始,藏南地区就已经派驻了相关机构。

随着统治的日益精密,西藏官府也逐步深入管理,相继划分出了“错”、“定”等若干行政机构,并有专门官吏征收当地税负。十八世纪初,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出生在了藏南西部的中心城镇达旺。由此,藏南与帝国更为紧密。

但随着晚清的国力衰微,英国殖民势力便逐渐向藏地渗透。为了加强统治与管理,晚清重臣赵尔丰等人便在西藏边地开始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的实际存在,并在察隅建立察隅县,在藏印传统边界的中方一侧树立边界标志,申明领土所有权。而到1928年,西藏政府则将墨脱等地赐给了拉萨色拉寺,允许其兼领珞隅,直到20世纪40年代。

但早在1913年至1914年,英国便通过策划,在印度西姆拉会议上与西藏官方代理人(噶厦)的代表签订了西姆拉秘密条约,划定出麦克马洪线。而正是这条线把隶属于中华的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划归给英属印度。据此,独立后的印度官方也就以此为法理依据,主张对藏南拥有主权,并将其强行划入阿鲁纳恰尔邦。自然,这是极其荒谬的。

藏南由于其优越的地缘区位,从而拥有了极其丰富的林木资源、水利资源等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间的居民均为历代居住于此的藏人,因和印度土著差别巨大,而多遭受到歧视对待。随着国际秩序的重新审定和中印双边的继续深入交流,想来,这片美好富饶的土地终将获得正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