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4期中,周鴻禕在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分別講到了價值觀、趨勢、黑天鵝、火雞。今天這一期,他會講到關於互聯網的一種可謂獨樹一幟的見解——互聯網思維就是一層紙。

周鴻禕在本文中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仔細想一想,身處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企業其實都是傳統企業。大家經常都說,互聯網企業是互聯網企業,傳統的製造業、零售業等是傳統企業。但在周鴻禕看來,互聯網企業同樣也是一種傳統企業。只要是必須做出快速的變化選擇,以適應快速變化的企業,都是傳統企業。例如,周鴻禕舉例到,馬雲花了十幾年時間打造的支付寶,並沒有一成不變,更沒有穩坐江山,避免互聯網企業的衝擊。恰恰相反,其實同樣受到了衝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14年春節的時候,騰訊發起了微信紅包,直接對支付寶的地位形成了強烈衝擊。

再比如,微軟最早對谷歌的態度是不屑一顧,只認爲谷歌是幾個年輕人在玩而已,但後來,谷歌的搜索以及安卓操作系統,讓微軟在競爭中疼到了骨頭裏。同時,一個公司的規模越大,業務越成功,受到互聯網衝擊時,危險則更大。

2、互聯網在價值方面的雙重身份。周鴻禕認爲,互聯網既是一個價值的創造者,同時互聯網也是一個價值的毀滅者。互聯網創造價值的前提條件是,先毀滅掉原有的價值。這裏的毀滅者的意思,不是字面意思,而是一種邊緣化的意思。就是互聯網企業來的時候,改變了遊戲規則,讓用戶不再來找你了,讓你的產品失去了價值,讓你的市場失去了用戶,讓你的優勢失去了發揮的平臺,讓原有的規則瞬間消失,最終,讓你站在了市場的邊遠,甚至是深淵邊,看着別人掙錢,欲罷不能,欲哭無淚。

3、人類的本性就是圖便宜、圖方便。舉個例子,手機代替傳統報紙,就是圖方便的典型案例。

4、互聯網企業的衝擊波一旦形成,沒有任何底線。同時,直接改變商業模式。在這個時候,很多公司因爲失敗,不是因爲愚蠢,而是因爲輕視,導致錯失良機。

5、傳統企業的盈利方式,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到手,買賣宣告結束。而互聯網時代恰恰是,貨交出去,纔是營銷的真正開始。舉個例子,小米手機,賣的是性價比,在網上賣的很便宜,但到手以後,米粉們在手機上看電視、玩遊戲都會形成收費,這種收費不是直接向用戶收取的,而是從廣告收入等方面流入的。互聯網就是一層紙,就是讓用戶看到、找到價格、性能、體驗等價透明的你,然後再跟着你。

小結一下:主要的觀點是:一互聯網企業同樣是傳統企業,面臨着互聯網的衝擊。二是互聯網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前提是先是毀滅者,這種毀滅是極致的邊緣化,甚至生不如死。三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已經不是生意的結束,而是體驗與服務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