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在近代歷史上可以說是多災多難,剛剛經歷了各國列強的瓜分剝奪、封建制度的傾覆,在新的民主制度初始萌芽、各地軍閥武裝尚未肅清的情況下又慘遭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模進犯。

好在我們還有一支非常了不起的人民軍隊,他們就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正是有了這些革命先輩們的浴血奮戰纔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才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所以,建國後黨中央決定對那些爲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將領進行授銜,此舉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熱烈擁護,這樣能夠讓後世始終不忘革命先輩的頑強革命史。

在這些被授銜的將軍中,有一位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位列55位開國上將的最後一位,更特別的是其本身並無任何軍職傍身。要知道開國上將可是僅次於元帥與十大將的軍銜,能夠排得上的無一不是身經百戰的部隊首長,他們在建國後也都安排在了非常重要的軍隊崗位或者是軍校,所以一位沒有軍職的上將很是出彩。那麼,這位將軍到底是誰?又爲何能夠得此殊榮?

他就是趙爾陸上將,山西原平人。上學期間參加過愛國學生運動,後加入過同盟會。爲了更好地爲革命事業做貢獻,遠離家鄉來到了江西,並在這裏接觸並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先後參加過南昌起義,以及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曾與林總、粟裕等黨的領導人同爲紅四方面軍戰友,當時與粟裕同爲連黨代表。

趙爾陸身上有着與別人不同的優秀才能,這就是頭腦靈活、善於經營,或許這就是典型的晉商品質吧。井岡山革命時期,國民黨屢次圍攻紅軍,在缺少槍械武器的情況下,他帶領戰士們利用繳獲來的槍械組織軍工生產,緩解了部隊的裝備需求。

長征時期,他負責部隊的軍需工作,過雪山的時候戰士們嚴重缺少棉衣,他發現雖然棉衣很難補給但是當地卻出產羊毛,於是就採購了一批羊毛帶動戰士們自己織棉衣,解了燃眉之急。

雖然後勤保障工作也是革命的需要,但是趙爾陸開始的時候並不能接受,覺得不能上戰場太憋屈,後來還是毛主席親自出面才說服他,從此之後他安心爲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殫精竭慮,直到革命最終勝利。

建國後,他出任了工業部部長,雖然身上已經沒有了任何軍職,但是他在革命時期所作出的貢獻依然是不可磨滅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所以黨中央才爲其授予了上將軍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