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想必很多讀者都已經喫上了糉子,但不知您是否想過,古人喫的糉子是什麼樣的呢?這一問題並不好回答,雖然史料典籍中不乏對糉子的描述,但總歸是乾巴巴的文字,不過好在德安周氏墓中出土了2個糉子……究竟是什麼樣的糉子呢?還能嚐嚐嗎?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祕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8年9月,江西德安縣的一家工廠在山坡上修建水塔,期間工人施工挖地基的時候,發現地下2米多深的地方有大量堆砌完好的青磚,而且磚面上還有清晰的雕刻紋路,讓工人們都感到疑惑不解。此時,有位見多識廣的工人推測青磚下面是古墓,於是就第一時間聯繫了當地的博物館,並停止施工將現場保護起來。

第二天上午,當地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們趕到現場,他們經過初步勘察和發掘,確定這是一處南宋時期的墓葬,而且發現墓葬整體保存完好,也沒有任何被盜的痕跡。考古專家們對墓葬展開了發掘,在墓室中發現了一具完好的朱漆大棺,以及大量絲織品。由此可見,墓葬環境乾燥無氧,所以專家們推測棺中還有寶貝。

果不其然,當考古專家們打開棺蓋後,發現裏面充滿棺液,並透過棺液看見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屍,而且面貌清晰可辨,可見棺液爲古屍的保存提供了無氧條件。緊接着,專家們通過墓誌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爲周氏,根據史料記載可知是當時平州通判吳疇之妻。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之後,考古專家們對棺內文物進行了清理,有幾件絲被,髮簪,木梳和香薰等。不過,讓專家感到驚奇的是,墓主人右手握着桃樹枝,在其末端還拴了兩個菱角形的東西,大小如拳頭一般。後來,專家們研究確定,這兩個菱角形的東西竟是糉子。

如此一來,這兩個糉子也成了最早的古代糉子實物,距今約700多年。或許您也看到這裏就疑惑了,墓葬裏放糉子究竟有什麼含義呢?對此,考古專家給出了三個最有可能的推測:

一、 墓主人生前愛喫糉子,而且墓主人死於農曆四月初十,距離端午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因此他家人用糉子隨葬,

二,糉子本身就具有祭奠之意,因爲最早的糉子就是用來祭奠屈原的,所以用放入糉子以示哀悼。

三,古人以雙數爲吉祥,因此用兩個糉子隨葬象徵吉祥,畢竟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在另外一個世界也要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當專家們確定出土了糉子之後,就有不少人先後去博物館一睹真容。雖然這兩件糉子從外觀上看和我們現在的糉子差別不大,都是菱角形,外側繞了幾圈麻繩,但是卻看不到裏面什麼樣,因此有人開玩笑的說:“能嚐嚐是什麼味道嗎?”

考古專家們表示,這兩件糉子早就碳化了,別說喫了,就連拿起來都得小心,以免用力過猛碰壞了,因爲它不單單是糉子,更是一件獨一無二的文物,必須當寶貝一樣對待。

雖然嘗不到它的味道,但是我們能推測。史料記載,宋代喫糉子已經十分流行,比如蘇軾曾寫過“不獨盤中見盧橘,時於糉裏得楊梅”,可見當時的古人腦洞大開,竟然製作楊梅糉。除此之外,宋代還流行蜜餞糉,即將桃子幹,李子幹或者棗子乾等乾果包入糉子。因此小編推測,周氏墓出土的兩個糉子裏面或許就有蜜餞,但因爲都碳化了,所以肉眼難以識別,不過只要經過科學化驗,裏面的成分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感謝考古專家們出土了古老的糉子,讓我們對古人的生活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對端午節以及端午的歷史和文化,也都有了深刻理解。最後,小編祝願讀者們糉子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