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关于卤水的实操,英雄哥来做一个总结的系列,将常见的问题归纳起来,并给出自己的经验建议和解决方案,根据粉丝的问题排序,有两个卤水实操问题排在榜首:一个就是成品不入味;另一个就是麻辣鸭脖类产品骨头处没味道,没有润的感觉;

先来说成品不入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还说过蛮多的,笼络地总结起来,有腌制的问题;盐分吸收的问题;配方问题;用料比例问题;香料出味的问题;火候问题;时间问题;后期处理问题;前期预处理问题;氽水的问题;卤水浓度的问题;卤油的问题;等等,想要我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全部细细地给你解释清楚,实在是精力有限,卤水操作当碰到问题时,就算是咨询师父也应该有技巧,其实第一步应该是自查,对照英雄哥之前分享的经验,逐个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做不好了,然后等着别人来帮你检查问题:

接下来我会提取卤货成品不入味中的几个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再来做一下回顾:

第一个重点:盐分吸收问题:

成品不入味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味道偏淡,味道淡了就是盐味不足,而如果你的盐的量加得还行,就涉及到盐分的吸收,而盐分的吸收具体分为两点,一个是底味,一个是卤水咸度的吸收

说到底味,就不得不提腌制,卤水操作,原料必须腌制,原因不解释了,喋喋不休地说开了几年店了,从来不腌制直接卤制的人请绕道,这篇文章也不用看了,我只能说每个人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每家店面对的顾客对产品的口味要求也不一样,争议这个没有意义,英雄哥只说一点,腌制之后成品入味程度绝非直接卤制的产品可比

食材腌制当然要加盐,盐的用量最少也不能低于每斤肉5克的用量,也不是直接倒在食材身上拌一拌就有用了,而是要一边涂抹,一边用力搓揉,直到揉到食材表皮发热的程度,才能帮助吸收。肉厚的食材想要更加入味,还可以加小苏打拌匀腌制,目的是让小苏打作为蓬松剂来使用,切断肉制品肌肉组织中的纤维组织,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入味了。当然入味的前提是不能有腥味,这就需要在加盐的同时还要加胡椒、花椒、白酒之类的去腥调料一起腌制。调料放对了,时间不足也没用,腌制时间,冬天最少不得低于8小时,夏天不能低于6小时

再说卤水咸度的吸收,底味够了,成品的味道还是淡了,这就证明卤水本身的咸度不足,或卤制时间和火候的问题导致吸收不足(这个单独再讲),怎么样保证卤水本身的咸度值,给你一个参考值,在食材底味足的情况下,卤水咸度比例是盐分总量占卤水+原料总重量的1.8~3%之间,低于1.8%卤水盐分过淡,高于3%卤水盐分过咸。

第二个重点:卤料配方问题:

卤料配方当然是配方不好,成品味道就一定差,不过也不是说配方好,成品味道就一定入味十足,以下几个问题不注意,配方再高级味道也不咋地,反之,就算配方很简单,入味做好了,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先要注意香料的质量,这个我给过你们香料鉴别手册,注意不要买到假货香料和陈货香料,否则对配方的效果呈现影响极大,也会间接影响到成品入味。接着就是卤料的总用量一定要合适,今天你卤水总量变化了,你的卤料用量要跟着变化,如果你的卤水日常养护规律做得极好,总量永远保持不变,那么卤货总量发生变化了,卤料用量也要变,好的配方加上合适分量的卤料才能强强联合。还有透骨香的运用,适当加一点丁香和山楂,能帮助食材成熟和增加食欲,丁香就是起透骨香的作用。

第三个重点:时间与火候

关于火候,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茫目地用小火,会发现成品倒是熟透入味了,但是却糊烂没有形,全程大火也不对,虽然可以造型完整,但你会发现产品出成率低了,而且中心部位不入味,原因是大火卤制会使卤水蒸发过快,导致食材脱水过快也就不容易入味了,正确的做法是要大小火搭配使用,大火烧开稍卤一会儿,目的是上色定型,然后转小火进行卤制,目的是使肉质熟烂,并使盐味和卤料的香味渗透到食材内部,达到内外咸淡均匀的效果

不同的卤货其卤制时间是不一样的,同一卤货在不同的卤水味型中卤制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同一味型的同一卤货不同的师傅在操作时因为操作流程设定不一,卤制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要墨守成规,这样说好像跟没说一样,但事实的确如此,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以五香卤水为例,如果是卤牛肉最低不能低于2小时,猪心猪舌类最低不能低于1.5小时,猪蹄至少不能少于1小时,半成品猪头最少也不能少于40分钟

卤好的成品要想更入味,必须要浸泡,说到浸泡也是很难统一的,更没有哪种说法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只能是某个师傅的做法更适合你,比如有人做牛肉浸泡3小时就够了,你就不行,因为你俩的货源不一样,配方不一样,有人的小货浸泡30分钟是OK的,你泡那么久肉就捞不起来了,可能你是冻货,他是鲜货。

再比如说,英雄哥在卤猪蹄时比较夯,如果是新鲜的猪蹄,先过油定型之后再卤制,前晚8:00时卤40分钟,然后关火浸泡到第二天早上8点,不便卖相非常好看,外皮看起来还相当完整,颜色也温润,出锅时还挂上了卤水的油,更发亮,味道也很足。但你在模仿时,方方面面的东西还是要考虑到位,是否货源一样,操作流程是否一样,配方是否相同等等。

第四个重点,卤油和后期技巧:

卤油绝对影响到成品成熟度和入味与否,这是很多人所忽视的,特别是新起卤水,当卤油厚度不足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而这个时候通常需要你额外添加卤油以保证香味和盐味的摄入,但是不同的卤水味型对卤油厚度的要求又是不一样的,如果卤油厚度不合适,就会出现卤水很香,成品不香或入味不足的情况,英雄哥以五香卤水为例,最低也要保证卤油厚度在1.5厘米左右,添加了卤油的卤水,卤制过程中不能盖盖,否则会焖坏卤水,有卤油的保温,食材会更加容易成熟,也能防止卤料味道的过多流失

最后教你一个技巧帮助成品更入味,把卤出锅的产品用保鲜膜封着,放入熟食柜或冰箱中进行速冷处理,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帮助成品吸味入味,快速入味。

下面来说卤水实操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做出骨髓浸油灌汁的产品?

做骨髓冒油含汁水的产品,主要指麻辣鸭产品系列,想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卤水的浓度:

通过刚才入味问题的解决,你应该明白成品的入味过程其实是包含,卤水、卤油不断向原料中渗透的过程的,要想做出灌汁、灌油的成品,卤水就必须有一定浓度,浓度达不到就卤水很难渗透入原料的内部,如果是新起卤水,就必须要求卤水基础汤也就是高汤必须要有浓度,第一锅卤水加的高汤要有牛奶的浓度,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第二、食材的含水程度:

食材内部含水或者是注水的食材这个想要完全控干难度比较大,但正因如此,买到不好的食材,成品效果不会好的原因,但就算食材本身质量好,在氽水之后的控水同样不可忽视,控水彻底可以帮助更好入味和灌汁,刚刚讲了,产品的入味过程就是一个卤水不断向食材渗透的过程,控过水的食材更干,有利于卤水不断向食材内部渗透。

以我们自己的产品麻辣兔头为例,想要使脑壳里灌汁灌油,汆过水之后,是必须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的,这样卤出来的成品才能既入味,有嚼劲,还灌汁冒油。

第三、卤油的量

想要灌汁冒油,没有油怎么冒,刚刚说过卤油对成品的入味程度影响很大,麻辣卤水更是如此,卤油的量要占卤水总重的20%左右,直观的看差不多要有三横指左右的量,麻辣卤水的卤油少了会使做出的产品干涩、香味也不足,更是很难达到骨髓灌油的效果,所以量一定要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