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25日,馮玉祥發出通電,邀請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事。幾天後,段祺瑞、張作霖電請孫中山早日入京。11月4日,孫中山決定接受邀請。孫中山先生先是於11月19日達到上海,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對時局的主張,認爲只有打破軍閥及軍閥背後的帝國主義者,中國和平統一纔有希望。

12月31日,孫中山先生抱病來到了北京,他發表書面談話《入京宣言》稱:“文此次來京,曾有宣言,非爭地位權力,乃爲救國”。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此時的孫中山早已身染重病,不幸於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孫中山先生從去世到入葬南京紫金山,社會各界先後題贈了無數詩文輓聯,以寄託對其哀思之情。當時正是舊文學向新文學的過渡階段,即便是接受西學教育的輓聯者也有着深厚的舊學底子。所作輓聯文字雅馴、寄寓深遠。

在數以萬計的輓聯中,有一副署名袁寒雲的輓聯特別顯眼,引入矚目。這幅輓聯作於孫中山先生移棺柩中山陵之時。

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

史遷作霸王本紀,不教成敗論英雄。

這袁寒雲不是別人,正是是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位列“民國四公子”之一。袁世凱還在世那會他就以才高八斗的“曹植”自命,當然,這主要是指才氣。袁克文確實也有傲人的才華,他從小就有才子之譽,在詩詞、書法、古玩、篆刻印章等方面有着極深的造詣。袁世凱的很多書信文件都是由他來代筆。

這幅對聯含蓄蘊藉,言近旨遠,暗藏弦外之音,沒有一點文化水平還真難勘破背後的遙深含義。

上聯“江南”二字大有深意,自秦朝以降,定都金陵的政權鮮有長久者,從東吳孫權、司馬氏東晉、宋齊梁陳四朝、南唐、南宋、太平天國無一不是被來自北方的政權平定。且江南偏安一隅,不被視爲正統,往往與脂粉氣聯繫在一起。袁克文用“江南”二字而不用華夏、九州、神州、九域、海內等象徵中國詞彙,用意很明顯,自己的父親袁世凱當年的北京政府纔是正統。但是孫中山先生安葬紫金山正是江南之地,袁克文用“江南”二字,也恰如其分,任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下聯寫太史公司馬遷把項羽列入記載帝王事蹟的《本紀》,與劉邦同一地位。但問題是,這裏的英雄說的是誰呢?既可以看作是孫中山,也可以看作是袁世凱。因爲兩人都不能看作是一個成功者,孫中山革命事業未竟,袁世凱稱帝半道而廢。通過這種模糊,將孫袁並論,自然是提高了袁世凱的歷史地位。

而且但凡瞭解袁世凱的人都知道,“霸王”更像是在說袁世凱。袁世凱少時即有驚人之語: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1901年李鴻章臨死前說:“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在他的大力舉薦下,袁世凱出任了直隸總督。

中國文人向來喜語藏機鋒、皮裏陽秋,通過曲筆來表露心跡。儘管如此,僅從這一對聯的水平而言,不得不佩服袁克文才思卓絕,極有文化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