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時許,在位於城廂區靈川鎮的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項目現場,首個1000噸預製箱梁通過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首臺千噸級高鐵箱梁運架一體機完成架設,標誌着我國高速鐵路橋樑架設技術實現重大提升,高鐵建設再添“大國重器”。

圖爲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項目首個1000噸預製箱梁架設現場。 本報記者 林羅曉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條長40米、重1000噸的高鐵箱梁通過提樑機上升,再由運架一體機緩慢吊運至兩個橋墩之間,並以肉眼難以觀察的速度,平穩且精準放至箱梁與橋墩的對接處,最終完成落梁灌漿。整個架設過程大約3小時。

此臺千噸級架橋一體機由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五院)與中鐵十一局集團漢江重工聯合研發,系統解決了特殊工況的橋樑架設和供電協調性等問題,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多用途等特點,是目前全球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多、應用場景最廣泛的高鐵橋樑施工裝備。鐵五院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萬鵬介紹,該機可以同時兼容24米、32米和40米跨度的高鐵箱梁施工作業,一臺千噸級架橋一體機相當於3臺傳統架橋機,可減少20%的架樑成本,提高25%的架樑速度,並將抗風能力由過去的6級提高到7級。該機還能滿足橋隧相連等複雜工況,能實現橋間自行轉移、自行調頭,調頭僅需半天時間,與傳統機型拆裝需要3到5天時間相比,可大量節約施工時間和人工,同時滿足高鐵橋樑40米箱梁的架設任務,彌補傳統架橋機的不足。

中鐵十一局漢江重工裝備製造負責人郭吉祥說,千噸級架橋一體機採用抗拉強度達785兆帕的高強度鋼板作爲主樑結構,達到航空、潛艇用材級別,強度更強、重量更輕。同時配備激光矩陣傳感器系統,通過掃描周邊環境數據,實現在隧內自動行駛和自動糾偏。

福廈高鐵作爲我國首條跨海高鐵,線路山海相連,沿線橋樑採用40米箱梁、1000噸的設計,比傳統32米箱梁佔地面積少、投資成本低,有效節省建設用地,增加通航能力,減輕潮水對橋墩的衝擊力,提高了跨海大橋的安全性。40米箱梁還能有效減少列車與橋樑的共振,使列車運行更平穩高速,爲推動我國高鐵邁向更高時速提供了技術支撐與裝備保障。(記者 周凌瀚 鄭已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