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

一個精巧的微創手術,解除了折磨鄭先生5年之久的關節歪斜疼痛之苦,不禁讓人感嘆醫學的神奇。日前,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再次採用脛骨高位截骨(HTO)爲鄭先生治療膝關節炎,不僅保留了其患肢膝關節功能,更讓鄭先生邁着堅實的步伐走向了新希望。

55歲的鄭先生患左膝疼痛5年,起初疼痛症狀較輕,認爲是勞累過度,稍事休息就會緩解,可不想這病症卻纏上了他。隨着病情日漸加劇,鄭先生不得不依靠口服止痛藥才能入睡,而讓他更擔心的是左腳開始跛行,且行走不足400米就要坐下休息一陣。“五年間也曾在多家醫院就診,中醫、西醫,內服、外用……能想的辦法都想了,但不但沒有效果,到現在行走只能靠輪椅了!”鄭先生談道。

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骨科,醫學博士、骨科副主任朱勳兵教授通過臨牀體徵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鄭先生患的是左膝內翻膝伴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非手術治療不可能重塑膝關節功能。隨後,朱勳兵博士團隊在慎重討論並與鄭先生溝通後, 6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朱勳兵在助手韓俊柱、麻醉師及手術護士密切配合下,用不足5cm的微創切口順利完成了探查清理、脛骨高位截骨術。

術後第二天,鄭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嘗試着伸屈患肢,再也沒有了過去的劇烈疼痛,曾經彎曲的左腿也變得直直的,在醫護人員攙扶下走了幾步,那種“四平八穩”的感覺讓鄭先生心花怒放,連聲說:“膝蓋已經不疼了,輪椅也可以扔掉了,這個以前聽都沒聽過的手術,真是太神奇了。”

朱勳兵教授介紹,在我國衆多的骨關節患者中,輕中度骨關節炎患者佔大多數,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傳統治療以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最爲常見,但是術後容易出現膝關節僵硬、假體感染等併發症。蚌醫二附院骨科根據"保膝"理念,積極開展先進的微創下腓骨截骨術、脛骨高位截骨術等,可在不破壞軟組織生物活性及生理特性的情況下,以微創手段治療膝關節周圍疾病,具有手術微創、花費少、療效好、恢復快的優點。此舉不僅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有效降低了術後併發症發生率,還讓患者真正實現了保住膝蓋,保住生活質量。朱勳兵表示,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蚌醫二附院骨科將致力於精準醫療,力爭用更多新型微創技術竭力滿足和實現病患者的“重生”夢想。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近年來,蚌醫二附院實施的“人才興院、技術強院”戰略已經初見成效。尤其是朱勳兵教授率領的關節外科團隊更是異軍突起,除常規開展人工髖、膝、肩、肘關節置換術、髖、膝關節翻修術等,還相繼開展了股骨頭壞死髓心減壓打壓植骨術、DDH截骨矯形術、膝關節炎脛骨高位截骨術等一系列保髖、保膝手術,DAA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等一系列微創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等新技術,爲保持團隊置身行業第一方隊夯實了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