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解放戰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由戰略防禦開始轉向主動進攻,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卻發生了一件事情。

原來在中原作戰的劉鄧,卻向中央請示,調陳毅到中原參與領導工作。當時劉鄧發電說道:中原局轄區甚大,領導力量極嫌薄弱。

也就是說,陳老總離開華野,是中野劉鄧的主動要求,那麼真實究竟如何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大家要搞明白,野戰軍是處在地方中央領導之下的,而陳毅從華野調到中野出任第一副司令員,這其實不是他的主要身份。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陳老總,他是新組建的中原局第二書記,並且華野、中野、陳謝兵團都受中原局領導。

而這個時候的粟裕將軍,是中原局委員,其實按照劉鄧的設想,陳帥和粟裕大將會同時進入中原局的最高領導層,可惜粟裕資歷不足,只是成爲了中原軍區二級軍區豫皖蘇軍區司令。

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粟裕所領導的部隊實際上已經不是華野,叫做西兵團更爲合適。

說道這裏,大家也應該明白了,陳老總調往中野,實際上就是將中原一帶所有野戰軍置於劉鄧陳三老總指揮之下。

同時中央又爲了讓粟裕發揮他的軍事才能,讓其獨自指揮華野,也就是西兵團。而中央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大原因的。

因爲當時計劃粟裕率領華野過江,甚至部隊名稱都想好了,叫東南野戰軍。但是粟裕大將上書不過江,直言要在中原殲滅國軍主力。

於是之後的粟裕就領導了豫東戰役以及濟南戰役,在這兩場大戰後,粟裕威望空前高漲,最終成爲淮海五前委之一。

這才使得中原地區所有解放軍協同作戰,完成了偉大的淮海戰役。但歸根究底,這一切的發生,都和陳老總前往中原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