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戰役以徐州爲中心打響

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

廣袤的淮海大地上

槍林彈雨、硝煙瀰漫

爲了理想和信念,人民解放軍攻無不克

用一場偉大勝利爲解放全中國奠定基礎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

3萬多名中華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

有的英雄,不知家鄉在何處

有的烈士,名字都沒有留下

1965年,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紀念館

在徐州鳳凰山麓建成



-----

-----

每到清明時節

人們從四面八方潮湧而來

集聚塔下、追思英雄、祭奠先烈

今年,疫情環境下的清明節

我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

銘·祭革命英烈!


根據全市疫情防控需要,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今年清明節期間,不再組織和接待聚集性祭掃革命先烈活動,淮海戰役紀念館、徐州雙擁展覽館、徐州國防教育館等場館繼續閉館。

從3月23日起,開展網上祭掃革命先烈活動,市民可登錄淮海戰役紀念館官網或官微,在祭掃專欄爲英烈獻花、留言等,寄託哀思。網上祭奠留言,在對話框中填寫姓名和獻詞等信息後,點擊“提交”即可。

方式 1

登錄淮海戰役紀念館官方網站http://hhzy.xz.gov.cn/hhzy/,點擊網頁左側“網上祭英烈”圖標,或者在“紀念園地”欄目中選擇子欄目“網上祭奠”進入祭奠頁面。


方式 2

關注“淮海戰役紀念館”官方微信號,點擊右下角“互動淮塔”中“清明祭英烈”進入祭奠頁面。

掃碼或長按識別

關注淮海戰役紀念館微信



有的人註定被寫進歷史

有些日子值得永遠銘記

1948年11月6日

淮海戰役在這一天打響

今天,我們用紅色日記的形式

重溫那段炮火連天、硝煙彌散的歲月

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


1948年11月6日

華野和中野二十幾個縱隊、幾十萬大軍,按預定計劃,從四面八方向徐州國民黨軍發起全面進攻。華野大軍從臨沂、鄒縣線分路齊頭南進;中野主力從肖縣、永城地區向隴海路上的敵軍出擊,從西面威迫徐州;分佈在徐州戰場周圍的地方武裝,積極配合主力作戰,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

這一天,淮海戰役打響

1948年11月7日

我軍解放海州、新浦、徐州以北之臨城(現薛城)以及魯南之郯城,殲滅土頑山東保安旅王洪九部五千餘人。我軍殲敵劉汝明部第五十五軍一八一師於商丘以東的張公店地區。早晨,黃百韜兵團從新安鎮開始西撤。

1948年11月9日

我軍解放重要軍港連雲港,全殲守敵三千餘人。

1948年11月10日

我軍一部已渡過運河,插到徐州以東大許家、曹八集一線,迎頭切斷了黃百韜兵團與徐州的聯繫。我軍解放東海、灌雲、魚臺、邳縣、單縣、曹縣、豐縣、沛縣、虞城、永城十個縣城。

1948年11月13日

我軍解放睢寧,全殲國民黨孫良誠部第一○七軍二個師,孫良誠率其軍部和一個師共五千八百人向我投誠。我軍另部攻佔蕭縣城。

1948年11月15日

我軍以六個縱隊的兵力,從東、西、南、北四面,向被圍的黃百韜兵團進行新的攻擊,逐步壓縮包圍圈。至十八日,我軍殲敵第一○○軍和第四十四軍全部,第二十五軍和六十四軍的一部。我軍解放宿縣城,全殲守敵一萬二幹九百餘人。至此,我軍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

1948年11月16日

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由鄧小平任總前委書記,統一領導中野和華野,執行領導淮海前線軍事和作戰的職權。

1948年11月19日

我軍以四個縱隊兵力,從東南、西南、西北總攻碾莊圩。戰至次日晨,敵黃百韜兵團大部被我軍殲滅,殘部被我軍壓縮在碾莊圩東北幾個村內。到二十二日黃百韜兵團全部被殲時,敵東援部隊仍被阻在離碾莊圩五十華里外的大許家一線;進犯宿縣的黃維兵團被阻於澮河上游以南地區,四天只前進了三十餘公里;由蚌埠北犯的劉汝明、李延年兵團被阻於澮河下游以南地區,四天只前進十五公里。

1948年11月22日

我軍最後殲滅黃百韜兵團殘部。至此,黃百韜兵團十二萬人全部被殲,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

1948年11月23日

總前委向中央軍委建議,戰役第二階段宜以殲滅黃維兵團爲重點,並且提出了殲滅黃維兵團的兵力部署和打法。爲指揮圍殲黃維兵團之作戰,總前委進駐宿縣臨渙集以東之小李家村。

1948年11月24日

中央軍委決定以中野主力擔負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並指令華野派出必要兵力參加作戰。國民黨國防部在南京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徐州方面國民黨軍主力向南面符離集進攻,蚌埠的李延年兵團及黃維兵團向宿縣進攻,企圖南北對進,“三軍會師”打通徐蚌交通線。

1948年11月27日

敵黃維兵團在飛機、炮火掩護下,企圖向東南方向突圍,因遭我軍痛擊未成。該兵團第八十五軍一一○師,在師長廖運周率領下,戰場起義。

1948年11月28日

鑑於打通徐蚌間交通計劃的破產,蔣介石決定徐州國民黨軍全部撤出徐州,由西南繞道南下,同時決定徐州“剿總”遷移蚌埠,由劉峙親往蚌埠督促李延年、劉汝明再次北進,企圖南北對進,以解救黃維兵團。

1948年11月30日

徐州國民黨軍及“剿總”直屬機關等三十萬人,由徐州向西南永城方向逃竄,企圖繞道東南,擊我中野側背,以解救黃維兵團。

1948年12月1日

我軍解放戰略要地徐州。我軍以十一個縱隊的強大兵力,採取多層多路尾追、平行追擊及迂迴攔擊相結合的戰法,對西逃敵軍展開日夜不停的猛烈追擊。

這一天,徐州解放


1948年12月2日

中共中央電賀徐州解放。

1948年12月3日

徐州逃敵進至永城東北孟集、李石林、袁圩一帶,突然接到蔣介石空投親筆信,令西撤部隊停止撤退,立即轉向南面濉溪口方向攻擊前進。

1948年12月4日

我軍追擊部隊連日奔襲,終於將杜聿明集團的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孫元良兵團全部合圍在徐州西南一百三十華里處的陳官莊地區。

1948年12月6日

我軍以八個縱隊、分爲三個作戰集團,同時向被圍的黃維兵團發起總攻擊。被圍困於陳官莊地區的孫元良兵團,在突圍中被我軍殲滅。

1948年12月7日

中野連克黃維兵團外圍據點。蔣介石見南北對進、解救黃維兵團的計劃已經破產,遂同意黃維兵團進行突圍。總前委調豫皖蘇軍區五個團、華野渤海縱隊一個師,參加阻擊蚌埠李延年兵團和劉汝明兵團的北進。

1948年12月10日

我軍在陳官莊戰場經過連日戰鬥,共殲敵八萬餘人,至此,陳官莊包圍圈內的杜聿明集團已被殲滅約一半左右兵力;我軍在雙堆集戰場殲滅黃維兵團大部。黃維兵團第八十五軍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率殘部向我軍投誠。

1948年12月12日

中野司令員劉伯承、華野司令員陳毅,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奉勸他應愛惜部屬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再讓所屬官兵作無謂的犧牲。

1948年12月15日

我軍向黃維兵團殘部發起全線總攻,分別圍殲突圍之敵,午夜,佔領雙堆集,全殲敵兵團司令部敵軍,俘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吳紹周等。至此,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勝利結束。

1948年12月16日

總前委根據中央軍委、毛澤東的有關指示,爲配合平津戰役,令我前線部隊自十六日起轉入戰場休整。中野各部進入宿縣、蒙城、渦陽地區休整待機。

1948年12月17日

新華社發表毛澤東爲中野、華野司令部所寫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指出杜聿明等只有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纔是唯一出路。總前委所有成員在安徽省蕭縣東南的蔡凹召開會議,研究淮海戰役結束後的渡江作戰和部隊整編方案。會間,總前委的五位領導在一起合影留念。會後,劉伯承、陳毅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黨中央所在地,向中央彙報工作。


1948年12月19日

蔣介石給被包圍在陳官莊地區的杜聿明一封親筆信,告訴他各地國民黨軍隊都受到解放軍牽制,無法抽調增援,唯一的辦法是在空軍掩護下實行突圍。

1948年12月26日

總前委從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徐州召開由華東、華中、中原、冀魯豫四個地區代表參加的聯合支前會議,討論了當前急需解決的前線糧食供應及民工安排等重大問題。

1948年12月31日

華野司令部和政治部,給淮海前線全體指戰員、傷病員發出慰問信,慶賀新年。月底,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成立的美國駐南京聯合軍事顧問團,“由於軍事形勢的惡化”“奉命撤出中國”。

1949年1月1日

新華社發表毛澤東寫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號召革命人民團結一致,粉碎敵人的一切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總前委由小李家村向商丘東南之張菜園轉移。蔣介石發表要求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求和聲明。

1949年1月6日

下午三點三十分,我軍開始向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一夜戰鬥,打亂了敵軍部署,攻克敵軍十五個村莊據點,殲敵萬餘人。

1949年1月9日

我軍於黃昏時向敵軍發起猛攻,多路衝入敵軍陣地的中心地帶,攻佔杜聿明“剿總”指揮所及邱清泉、李彌兵團指揮所陳官莊、黃莊戶、陳莊等十餘個據點。

1949年1月10日

我軍分多路向敵軍最後據點劉集攻擊,戰至下午三時,全殲劉集守敵。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擊斃,李彌隻身化裝潛逃。自六日開始總攻,至十日僅四天時間,我軍全殲包圍圈內十餘萬敵軍。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這一天,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徐州解放,重回人民懷抱

歷史翻開了嶄新一頁

徐州這座古老城市煥然新生

城市百廢待興

人民期盼和諧社會與幸福生活

……

七十載彈指揮間

淮海戰役炮火聲中走來的徐州

改革發展的路上求索奮進、砥礪前行

堅定推進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

打響了“新時期的淮海戰役”


產業發展

從單一產業到工業門類齊全

人民生活

從貧窮到溫飽再向全面小康歷史性跨越

生態環境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

涅槃蝶變,淮海大地日新月異

徐州在時代畫卷中不斷書寫輝煌傳奇






數據來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徐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徐州這片熱土上的人們

沿着先輩的光輝足跡

續寫英雄們未竟的偉大事業

立足新時代

傳承淮海戰役精神,築就理想信念

爲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貢獻力量

銘·祭革命先烈!

您期許的盛世和幸福生活,已然到來……

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 製圖 範聰 仲偉佳

文案/編輯 林剛 校對 吳慶德

責編 楊波 總監 馬志仁

徐州資訊全覆蓋盡在快哉APP

銘·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