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每12分钟,一名澳洲人即死于动脉硬化导致的心梗阻。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在血管内循环,毫无症状,却造成中风、心梗等致命风险。现在,一些科学家发现利用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找到、追踪这些斑块。

这种纳米颗粒最早由加拿大研究者发明,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的纳米生物光子学中心(CNBP)的研究者发现,可以用这种颗粒找到粥样斑块。

研究者之一博士生南基维尔(Victoria Nankivell)说:“这种颗粒具有的几个特性很适合标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粥样斑块内的一种主要的细胞类型。”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清理死亡的细胞残骸和外来物质,比如微菌。巨噬细胞特别会产生一种名为细胞因子的小蛋白,刺激炎症免疫反应,导致扩大硬块,并更容易破碎。

破碎脱落的斑块容易堵塞心脏的主动脉,导致心脏病发作;如果堵塞脑动脉,则导致中风。

这种名为噗林体(porphysome)的粒子,是加拿大研究员郑刚(Gang Zheng,译音)发明的有机纳米粒子,原来用于侦测体内肿瘤细胞,绘制癌细胞分布图。此外,它们也易于使用低亮度荧光追踪,还有很大的内核空间,适合装入抗癌药物或其它药剂。

噗林体来自被称为“好的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这种高密度脂蛋白通过破坏斑块形成过程的多个关键点,抑制粥样硬化炎症。

合作研究员伯希尔(Christina Bursill)意识到噗林体可能具有抑制粥样硬化炎症的功效,于是与郑刚教授合作展开实验。

“在培养皿中我们展示了噗林体的确具有抑制粥样硬化炎症的功效,当我们对巨噬细胞施加炎症刺激的时候,这些颗粒降低了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我们还发现这些颗粒可以提升巨噬细胞去除胆固醇的能力,这就是高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之一,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它抗炎症的原因,我们将进一步查明。”

此外,噗林体还可以携带放射周期较短的核素,可实现非常精准的追踪。下一步,伯希尔的研究组计划用它们追踪小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