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城市擴張,全面加速。

01

短短一週之內,多個城市邁出“擴容”大步伐。

日前,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成都市新津縣,設立新津區,新建縣自此“撤縣設區”。這是繼成都代管簡陽、設立“東部新區”之後,再次完成了城區擴圍。

自此,成都下轄1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一個城市面積高達1.43萬平方公里、GDP超過1.7萬億、人口超過1600萬的超級大都市呼之欲出。(參閱《後疫情時代,這座城市再次領跑》)

同一天,“吉林發佈”公佈,經批覆同意,將原由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

相比“撤縣設區”,長春代管“公主嶺市”,無疑是更實質性的城市擴容。自此,公主嶺市納入長春轄區範圍,原本就一城獨大的長春,在吉林省內更是首屈一指,首位度遠遠超過中西部強省會。

據報道,代管公主嶺市後,長春將成爲全國省會城市中面積第三、人口850萬的特大城市

無論是城市體量還是城市能級,都得到明顯提升。

在成都、長春之後,山東省政府公佈“關於調整煙臺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通知指出,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爲蓬萊區的行政區域。

作爲山東GDP第三城,煙臺實力並不弱。2019年煙臺GDP達7653.45億元,位居全國25位,與作爲省會的濟南差距並不大。

更關鍵的是,藉助撤縣設區,煙臺有望告別沒有地鐵的歷史。按照發改委要求,建設地鐵,需滿足“財政收入300億、GDP3000億、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三個門檻。

煙臺的GDP和財政收入都無問題,雖然常住人口超過700萬,但市區人口僅有200多萬。撤縣(市)設區之後,市區人口有望增加到300萬,這就邁過地鐵准入門檻。

有所行動的,不只是二線省會,還有三四線城市。

近日,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邢臺縣、任縣、南和縣,設立任澤區、南和區,並將邢臺縣區域分別劃給襄都區和信都區。

換言之,這個三四線城市一口氣撤銷了3個縣、新設立2個區、更名並更改管轄範圍2個區,力度之大,讓諸多二線省會追塵莫及。

02

正在邁出擴張步伐的,不只這些城市。

早在5月,重慶主城都市區擴容塵埃落定,從9個區擴容到21個區。

擴容之後,重慶主城都市區面積、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分別達到2.87萬平方公里、2027萬人和1.8萬億元。

在此之前,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邀請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共同參與。而廣州都市圈,除了佛山、肇慶之外,也將清遠、韶關、雲浮納入輻射範圍。

在此之前,西安、成都、濟南均已邁出擴張步伐。

2011年,合肥“三分巢湖”,迅速做大。2017年,西安正式代管西鹹新區,GDP迅速挺進9000億量級,離萬億門檻只有一步之遙。2019年,濟南正式合併萊蕪,邁向強省會之路。

這些城市走向擴張之路,並非心血來潮,背後有着強勁的政策支持。

近期出臺的多箇中央文件,均明確提出:

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這意味着,一二線中心城市擴容之路,只會加速,不會暫停。

03

城市擴張,路徑不同。

第一種擴張是實質性擴張,以合併吞併爲主。

無論是合肥“三分巢湖”,還是濟南合併萊蕪,抑或成都代管簡陽、西安代管西鹹新區、長春代管公主嶺,走的都是合併吞併之路。

合併之後,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是城市能級,均能得到明顯提升。濟南合併萊蕪之後,濟南穩居全省第二位,與青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雖然首位度仍然墊底,但獲得競逐強省會乃至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

第二種擴張是城區擴張,以撤鎮設市、撤縣設市、撤縣設區、撤市設區爲代表。

浙江溫州的龍港鎮“撤鎮設市”,成爲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成都新津“撤縣設區”、煙臺蓬萊“撤市設區”,無疑都是做大城區的體現。

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縣與市轄區雖屬同一級別,但定位有着天壤之別。

縣,更偏向於農業管理模式,但財政權、土地規劃權都相對獨立。撤縣設區之後,雖然獨立性有所削弱,但市轄區屬於城區,與城市連爲一體,規劃統一、公共服務統一,有利於中心城區資源向周邊輻射轉移。(參閱《中央文件再提“收縮型城市”,這些城市要注意》

同時,“撤縣設區”不僅名頭上更加“好聽”,還能擴大市區範圍,提高城區人口規模,從而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有利於整個城市的發展。

第三種擴張是都市圈模式和飛地模式。

做大做強都市圈正在成爲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共同選擇。這方面,北上廣深都已邁出步伐。

根據《四個超級“大都市圈”呼之欲出》一文,北京將河北的“北三縣”納入通州協同發展範疇,上海大都市圈則將江蘇4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4市(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都納入其中。

而最新出臺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35》,首次明確廣深兩大都市圈的範圍: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

此外,深圳還在汕尾打造了“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與河源的“深河特別合作區”也將呼之欲出,均爲“飛地模式”。

04

無論是合併吞併,還是撤縣(市)設區,抑或都市圈擴容,都屬於典型的城市擴張。

在這三種擴張模式中,都市圈擴容最爲普遍,從北上廣深到杭州、南京、合肥、武漢,都在尋求都市圈擴張之路。

撤縣(市)設區還會繼續加速,核心二線城市下轄的縣及縣級市,均有望納入市轄區範疇,二線城市的市區面積和城區人口都將實現擴張,城市能級得到提升。

相比而言,動作做大、影響最爲深遠的當屬“合併吞併”式擴容。繼成都、濟南、西安、合肥、長春等城市之後,下一個是誰?

呼聲最高的有五個:深圳擴容惠州東莞、武漢合併鄂州、西安合併咸陽、廣東揭汕潮三市合併、寧波舟山合併。

這其中,深圳吞併式擴容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都市圈模式是更可行的選擇。而武漢、西安、揭汕潮、寧波舟山均不乏擴張式合併的可能。(參閱《最強擴容信號!這些城市要合併了?》)

當然,合併只是第一步。城市要追求的不該是體量上的大,而是發展動能上的強,1+1如果最終不能大於2,那麼合併的意義就十分有限。

無論如何,做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促進城市羣發展,這是中國城鎮化進入下半場的主導性政策。

有沒有中心城市、有沒有成熟的都市圈,有沒有強大的城市羣,將會決定許多區域未來發展的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