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黑天鹅”阴云之下,存量时代的房企,日子普遍过得不轻松。

去年正式确立“上海+成都”双总部发展格局的“四川一哥”蓝光发展,同样如此。

近期,蓝光发展频频出手应对危机:

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涉及销售费用变动、已完工开发项目去化、资金偿付等问题。

发行完成2020年度第一期债权融资计划和第二期债权融资计划,挂牌利率均达到了10.5%

针对前期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公司重大损失,在内部发出《处罚通报》。

上至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下至四川区域总裁黄新,被处200万到10万不等的处罚。

这一连串动作,出现在一个千亿房企的身上其实并不算怪事。但其接连出现,却很难说没有内在联系。

01

先说融资问题。

2019年,蓝光发展的有息负债达到568.88亿,较2018年小幅上升。

但平均融资成本却由7.54%增长至8.65%,直接拉升了1.1个百分点,这在规模房企里是不多见的。

而从今年的几次融资动作来看,蓝光的融资成本仍在上升。

融资成本,与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后续的拿地能力,都有直接关系,进而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事实上,目前蓝光的土储在同等级别房企中,已经处于相对靠后的状态。

去年,尽管蓝光的销售均价下滑了13%,但依然没能完成1100亿元的销售目标。

今年一方面要直面“黑天鹅”的影响,另一方面若无法控制融资成本,能否完成年度目标,不确定性无疑将继续加大。

而一季度,蓝光的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都下降了40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开局,资金的承压可想而知。

当然,蓝光的现金流压力并非是今年才出现。

一个颇具标志性的举动是,新总裁迟峰在年初临时调整了公司2020年的任务计划,要求回款在2019年的基础上上浮15%。

而在2019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迟峰强调今年需要具体做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其中排在前两位的就是:

第一点,今年公司现金流必须做大做强,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第二点,创新融资,从融资端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资产负债比率。

意识到了问题,是好事。

但是,一方面刚确立“双总部”格局,必须保证一定的扩张速度,另一方面却又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资金问题的解决,何其容易。

02

对蓝光而言,2020的确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总部的真正元年。

关于蓝光“双总部”战略的动机,外界的分析很多,最直接的当然是,要加速从地域性房企升级为真正的全国性房企;同时,也有分析说是为了融资方便。

不过,不管是哪个原因,如何平衡好双总部,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双总部时代,如何合理协调大本营成都的发展,仍是蓝光“转轨”阶段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变量。

2017年,蓝光销售金额增速达到了92.97%,2018年跌落到50%以内,2019年增速继续下挫到20%以下。

规模上升后,增速出现一定下滑,其实是正常规律。但蓝光2017年到2019年的增速放缓速度,已然过于明显,以至于外界称之为失速。

究其原因,有分析称,成都是2019年GDP增速领先全国增速近2个百分点的城市,华东区域则是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并没有为蓝光做出更多贡献,失速或许也是必然的。

华东区域的贡献到底是小还是大,这个另说,但蓝光在成都的“退缩”,其实已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蓝光在成都区域的销售额为189.26亿元,比2018年减少34.16%,总量排在华东、华中区域之后,从长期的第一跌落到第三位。

销售面积也同比减少15.21%,是六大区域中唯一一个“双降”地区。

另外,传统重镇滇渝区域的销售面积也出现了下滑。

要知道,2018年,蓝光成都区域的销售额还占其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是六大区域中的绝对大哥,仅一年就下滑至不到20%,可谓是大变局。

如此大动作,显然考验蓝光方方面面的平衡能力。

03

大本营成都的市场收缩如此之快,一方面说明“双总部”的扩张战略很坚定、效果很明显。

但另一方面,速度快了,难免增加战略转换的风险系数。

一来,成都区域不仅是传统的大本营,现在也是“双总部”之一,是不折不扣的大后方。“老巢”收缩太快,对“新窝”的扩张速度是个很大的考验。

毕竟,蓝光刚站上千亿门槛,战略转换是为了继续做大规模,而不是牺牲规模。

二是,目前成都区域乃至整个滇渝区域的价值,都明显上升。在诸多地产巨头纷纷抢滩的背景下,作为本土大哥的蓝光若只能步步收缩,至少在战略上颇为冒险。

而要守住“地头蛇”的优势,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蓝光成都一个项目却还因为决策失误造成公司重大损失,乃至董事长杨铿也要“自罚”200万。

这个意外“插曲”,无疑对蓝光的“双总部”平衡能力敲响了警钟。

针对外界对“西南地区销售金额下滑原因”的关心,此前蓝光方面曾回应称:

公司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有意识地把西南地区的占比进行下探,腾出空间支持其他区域更加均衡的发展,这是一个整体战略。但是在绝对数上,西南地区我们一定要站住。

从这番回应,确实看不出蓝光有放弃西南地区大本营之意。然而,要“站住”,显然并不轻松。

且蓝光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存量时代,大本营能否守住,绝不只意味着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关乎蓝光整个“双总部”战略的成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