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

今天,我想給大家聊一聊文化怪才王小波

王小波最近很火,不是因爲他人火,而是他的書火了。事實上,王小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因病去世了,可是,他的書到現在才火起來,甚至,在他生前,他的書還遭人唾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王小波的書裏到底藏着什麼祕密呢?這是我今天要說的主題。

王小波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人,他的書主要寫於8、90年代,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還很保守,觀念還比較傳統,但在那時,王小波就敢於突破思想的束縛,在小說裏描寫兩性情感和追求個性。

特別是在描寫兩性方面,王小波更是寫得大膽露骨,讓人遐想連篇,看過的人絕對不敢拿給未成年人看,比如他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描寫的是知青下鄉的時候,王小二(化名)和一名女醫生幹出的荒唐事情。兩人爲追求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快樂而混在一起,哪怕被批鬥和受人唾棄也不在乎,地裏、山上、樹林,到處都充滿着他們愛的痕跡。

像這樣的行徑在當時來說是爲社會所不容、離經叛道的。然而,在王小二看來,這是一種“偉大的友誼”,他認爲這是人的一種原始需求,不應該受到指責和干涉。

王小波的書基本都是這種論調,充滿抱怨和諷刺,以及對人性醜惡的刻畫,像這樣的書別說出版了,就連成年人都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拿在手裏看。所以,王小波東奔西跑、到處碰壁,沒人願意出版他的書。

其實,王小波的出身並不差,大學畢業,出國留學,碩士學位,還做過大學教師,應該說是社會精英了。可是,這並不是王小波想要的身份,他只想做一個“自由撰稿人”。

然而,他寫的東西,並不被大家所認可,在同行眼裏,王小波也“上不了檯面”,好像和他混在一起就給自己貼了個低俗的標籤似的,以至於王小波去世的時候,竟沒有一個圈兒內人來爲他送行。

他的作品本該隨着他的消失而長眠地下,但爲什麼時隔20多年後又火起來了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思維變了

王小波不僅僅對情愛方面描寫,更是對人性的理解,在他看來:人就應該奔着自己的幸福而去,只要不犯法,管它什麼人言可畏,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比如《黃金時代》這本書爲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因爲他覺得年輕就是黃金時代,如果錯過這個階段,那人生就失去了意義。不是嗎?

其實這種世界觀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和肯定了,高曉松就直言不諱地表示:王小波是我心中的神!

事實證明:王小波當年的追求和我們現代基本沒有多大區別,這證明王小波的思維是超前的,拿到現代也不落伍,所以能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

2、媒介變了

以前出書必須找出版社,現在隨便掛個網站就可以發行了,如果王小波當年有互聯網的話,估計他早就火了。

3、逝者爲大在中國有一種說法:逝者爲大,即便他生前有再多不是,死後也要褒揚一下,專挑好的說,這是對人的尊重。很多名家因此在世時遭人唾棄,死後才被人理解,大紅大紫。

4、文化包容

其實,現代社會更多了一份包容,允許多元文化存在,這顯然是進步的,你要求別人要向你看齊,先不管別人同不同意,你的要求本身不就是一種狹隘嗎?起碼,人家沒有要求你向他看齊。

對於王小波,支持的人很多,反對的人也不少,其實我想替王小波說一句:我們爲什麼不能接納他呢?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只要不傷天害理,對於他某些方面寫得有些露骨,也只是一種宣泄而已,並不能掩蓋他的精神內核,文化多元才能碰撞出更加絢麗的火花。

不是嗎?

好了,這是筆俠的一些看法,如果大家對王小波的這部《黃金時代》有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商品條,筆俠精選好書,便宜又實惠,時間有限,詳情請進:

我不是賣書,我推薦的是知識,知識無價,希望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不要忘了點贊,謝謝!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