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壇的荒誕與惡俗,作品本身說不了話,作品再好,沒有事件加持,仍然出不來。而所謂的事件加持,在女作家一定是一脫了之,在男作家一定是一死了之

中國上世紀文壇,很多作家生前享受到的名譽遠不如死後得到的名氣大,路遙如此,王小波更是如此。

相比而言,王小波更加淒涼一些,路遙至少在生前也是全國有名氣的作家,可王小波生前,除了圈內,圈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但意想不到的是,一場非正常的死亡,讓王小波的作品得以多次出版,生前處處碰壁,意外猝死四年後,他的《時代三部曲》加印十多次,銷售出20 多萬本,王小波這個名字也成爲特立獨行的文藝青年的座右銘。

他的直白和裸露的文字曾被主流界批判,代表作《黃金時代》被國內出版社無數次拒絕,只有香港出版社願意爲他出版,出版後名字卻改成爲了《王二風流史》,從書名來看就不是什麼高雅的著作。

而在內地,他的書一直無法出版,只能在圈內流傳,所有編輯看完後都說:“小說很精彩,但現在不敢發行。”

王小波去世前九天,好友李靜與他相遇,王小波就給她看了剛辦下來的貨車駕駛執照,王小波笑着說:“寫書賺不了錢,實在混不下去了,以後我就幹這個

說完王小波轉身說:“再見,我去打水了”。他提着一隻破舊的暖水瓶,這個畫面也永遠定格在李靜的腦海裏。

01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喫,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王小波《黃金時代》

王小波生於1952年,父母生了五個孩子,他排行老二,小時候的王小波沒什麼特別的,他長相普通甚至有點醜,和同齡人唯一不同的點是王小波敢想敢做,喜歡闖蕩。

1969年上山下鄉熱潮開始,17的王小波一點都沒有猶豫,登上了臨時列車,前往雲南隴川插隊,橫跨大半個中國,王小波覺得自己能幹一番大事業。

王小波小時候

事實證明年輕時的熱血衝動往往不會帶來什麼好事,在雲南插隊的生活,王小波沒幹成什麼大事業,反而落下了一身病,由於插隊生活比較辛苦,王小波喫不飽睡不好,他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很快就倒下了,被送入醫院緊急醫治,

李銀河在回憶錄裏寫到:“16歲時他在雲南,常常在夜裏爬起來,藉着月光用藍墨水在一面鏡子上寫啊寫,寫了塗,塗了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

插隊的生活也並非沒有任何收穫,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難,體會到愚昧和貧窮後,激發了王小波的創作熱情,雲南插隊生活結束後,他寫下了《綠毛水怪》,讓他在文學界有了一點名氣。

而在往後的許多作品裏,雲南插隊的經歷也融入了王小波的作品中,文學總是在苦難中滋生,這些經歷爲他的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

02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

1977年,隨着《綠毛水怪》的出版,25歲的王小波遇到了一生的摯愛,也就是當時擔任《光明日報》編輯的李銀河。

李銀河在遇到王小波之前是十足的顏控,看完《綠毛水怪》後她被王小波的才華折服,便有了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李銀河對王小波的第一印象就是醜,但王小波卻對李銀河一見鍾情了。

特立獨行的王小波從來不按套路出牌,兩人第二次相見時王小波直接問:“你有男朋友嗎?”

李銀河搖頭:“沒有“

“那你覺得我怎樣?”王小波追問

醜!

王小波繼續說:“那你也沒那麼好看啊”

如此的直男表白,李銀河也沒有生氣,因爲她剛剛失戀,前男友是大學同學,長相帥氣,但思想觀念很保守,最終因爲三觀不合,李銀河被甩了,分手後李銀河每天以淚洗面,甚至想過割腕自殺,直到遇見了王小波,李銀河才從失戀陰影中走了出來。

在王小波一封封肉麻的情書轟炸下,李銀河接受了王小波的追求,兩人進入熱戀期,並相互約定,此生如果做不了夫妻,也要做一生的朋友。

很多年後,有人說李銀河與王小波在一起是爲了名和利,這是完全不對的,當時的王小波雖有才華,卻沒有什麼名氣,更別說錢了,王小波當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而李銀河已是《光明日報》的編輯。

在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裏,王小波說:我很自卑,我只是一個又高又瘦又醜的傢伙,而你卻是完美的。

李銀河說:我才自卑,如果哪天你突然不愛我了咋辦?

李銀河也曾因爲覺得王小波太醜想要分手,最終卻捨不得他那熱情奔放而又幽默的愛。

後來王小波考上了人民大學,兩人也結婚了,求學期間,王小波的生活費完全由李銀河負擔,兩人後來去美國留學,費用也是靠李銀河的獎金支撐。

王小波生前並不出名,靠稿費也掙不了多少錢,李銀河卻不讓王小波工作,讓他安心創作,她說捨不得他去工作,他天生就該寫作。

所以王小波後來纔會說:沒有李銀河,就沒有後來的王小波。

03

忽然之間心底湧起強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愛,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當作一百世一樣,這裏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裝作不存在,無論如何,我要爲自己負起責任。----王小波《三十而立》

在美國陪讀期間,王小波撰寫了《黃金時代》《紅拂夜奔》《夜行記》等著作的初稿,1988年回國後,他完成了《黃金時代》的定稿,《黃金時代》在臺灣獲得了《聯合報》文學大獎,之後他被安排在人民大學擔任講師。

但是這段時間他過得並不開心,四年後他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家裏人沒有人支持他,只有李銀河堅定支持,她說:我就覺得他寫小說就行。

之後他的小說多次獲獎,可也僅僅在文學圈有名氣,因爲他的書根本無法出版。

在王小波逝世的23年裏,他的書影響了無數人,《黃金時代》也成爲了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可在23年前,王小波這個名字,只有極少人知道並瞭解這個孤獨的作家。

上世紀的文壇充滿着荒誕,作品再好也難以出版,只有事件加持,才能夠爆紅,而王小波說所謂的事件加持“女作家一定是一脫了之,男作家一定是一死了之。”

這句話在王小波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孤獨地在郊外的寫作屋內逝世,死因是心臟病突然發作,當時李銀河還在英國擔任訪問學者,接到消息後她立馬回國。

李銀河沒有哭,只是整個人虛脫了,那個對她說着肉麻情話,說出“你好哇,李銀河”的摯愛不在了。

過了整整一個星期,一個不知名的報紙才刊登了他的死訊,此時依舊沒有多少人知道王小波是誰。

一個月後,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得以出版,之前王小波花了四五年,到處碰壁依舊沒能出版,此時卻一路暢通,可惜王小波看不到了。

《時代三部曲》出版一年後得到追捧,四年的時間裏加印了10多次,銷售出了20多萬本,王小波死前無名,死後得以封神,無數人將其封爲教父,終於有人站出來說懂得了他的黑色幽默。

王小波的一生闡述了什麼叫懷才不遇。

《時代三部曲》之所以難出版,無法出版就是因爲其中含有大量的性描寫,很多讀者都說讀着就像看小黃書,其實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但如果你能靜下心思考,就能體會到王小波的深意了,《時代三部曲》中我最推薦的是《黃金時代》。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的確,這本書語言幽默而犀利,主要講述了王二和美女醫生陳清揚曲折而又大膽的愛情故事。

書中有大量難以啓齒的描寫,不過這並非這本小說的全部,王小波也說《黃金時代》並不是靠着性描寫來吸引讀者,這只是他表達的工具,他說讀者不傻,會明白他的想法。

這本書的語言實在幽默,很合適閒時靜下心閱讀,更重要的是可以學到很多犀利的情話表達,男讀者們以後追求女生就不愁啦。

有興趣的讀者點擊下方商品購買《黃金時代》,現在活動價只要24塊就可以買到正版精裝的《黃金時代》,讀完了還可以收藏給下一代人閱讀,也就是一頓飯錢,實在超值。

有興趣的讀者記得點擊橫欄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