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身高,大多会遗传父母的基因,还可以通过后天的营养补充来帮助孩子长高,有一些身高不是很高的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将来也长不高,其实孩子如果个头矮小是早有征兆的,如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是能一定程度上逆转的。

孩子比同龄人“矮小”?出现这3种情况,即使再等几年也很难长高

1)身高低于同龄人的标准值

个头矮是指同种族、同性别,并且是同龄人的条件下,如果孩子的身高照比大多数人要低两个标准差,就说明确实是长得矮。

家长不用收集孩子身边身边同龄人的身高数据,有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是将孩子的身高跟我国男女孩平均身高做对比,如果低于标准的话,就是个子矮小了。

2)骨龄较年龄落后两岁以上

进行骨龄检测是比较权威的,但是他具有滞后性,一般情况下,骨龄会晚于实际年龄两岁左右。所以建议孩子三周岁以后,每年都要通过骨龄来判断一下发育情况。

有一些家长可能发现孩子的身高比大多数人都矮,骨龄检测得出的结果却是正常的,就会产生疑惑,但长得晚并不能说明骨龄不正常。因为骨龄检测会比实际晚两年,所以家长进行对比的时候,不要忘记算上年龄差。

3)发育速度低于平均水平

还可以看一下孩子的成长发育速度,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进行观察,正常情况下孩子满一周岁时,身高要比之前增加25厘米以上才算是正常的。

在孩子3~9岁之间生长速度会缓慢一些,但是每年也能达到5~7厘米,孩子在9~14岁的时候成长速度比较迅猛,大约每年会增高6厘米左右。

父母将孩子的数据与之对比就能够得出大概了,在同人、同时刻、同尺的情况下,如果差值低于正常水平就是矮小了,如果家长不提前重视,及时给孩子提供帮助,孩子就长不高了,即使再等几年也很难长高。

如何尽可能帮助孩子长高?

很多家长都有“二十三蹿一蹿”、“晚长长更高”的观念,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具备多少科学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那么大生长潜力,家长如果不提早重视,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发育,错过最佳的成长阶段。

孩子的生长速率一旦延缓,就很难再长高多少了,一般情况下,在14~15岁左右时,骨骼线就会出现闭合,之后再努力,孩子都不会长高很多了。为了了解孩子的长高状况,帮助孩子长高,要做到下面这两点。

1、定期检查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关注孩子的身高情况,家长每三个月帮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如果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每隔一年给孩子做骨龄测试,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每隔半年做一次骨龄测试,不管自己测量身高,还是做骨龄测试,都要做好记录,并跟正常的标准相对比,避免孩子的成长出现偏差。

2、多管齐下,全面管理

很多家长都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确保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身高除了先天因素外,还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比如说运动、睡眠,孩子的心理等等,都能够影响孩子的身高。所以说家长要多管齐下,全面管理才能发挥孩子的身高潜力,帮助孩子长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