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雲南省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戰國時期,這裏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截至2018年底,雲南省下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其中,就昭通市來說,人口超500萬,位於雲南省東北部,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處;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抬升的過渡地帶。昭通曆史上是雲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雲南文化三大發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有小昆明之稱,還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

首先,昭通市,爲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在地理位置上,昭通市居於雲嶺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結合部,東側緊鄰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南側緊鄰雲南省曲靖市,西側緊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金沙江爲界相鄰,北側緊鄰四川宜賓市以金沙江爲界相鄰,也即地處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交界處。總面積2.3萬平方公里。昭通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山高谷深。市內平均海拔1685米,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縣藥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市滾坎壩)。就昭通市的歷史來說,“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約10萬年,稱作“昭通人”,填補了雲南省猿人階段到晚期智人階段之間的空白,說明昭通市是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

大約距今一萬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約六千年時間裏,居住在這裏的先民們已廣泛使用磨製石器,並懂得了製陶、紡織、農業和放牧等技術,開始了定居生活。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古蜀國的疆域。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開鑿焚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此基礎上,雖然秦朝沒有將郡縣制推行到今雲南省昭通市一帶,但是,秦朝派常頷將李冰開鑿的焚道延伸至建寧(今曲靖),史稱“五尺道”。中原文化的南漸,今昭通地處“五尺道”樞紐,得風氣之先,是雲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公元前135年(西漢武帝建元六年),西漢王朝在今昭通市設朱提縣(郡),昭通首次被納入到中原王朝的郡縣制下。

自西漢建元六年至唐天寶年間,今昭通以“朱提”冠名,或爲縣治,或爲郡治,或爲犍爲南部、犍爲屬國都尉治所,前後達800餘年。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昭通市一帶成爲蜀漢的疆域。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兩個地方勢力先後建立。在此基礎上,昭通既與中原文化疏離,也未能充分接受南詔、大理文化的影響。元朝這一歷史階段,設立烏蒙路,今昭通市一帶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烏蒙路改爲烏蒙府。清朝雍正八年(1730)7月,烏蒙府更名爲昭通府,並設立恩安縣爲府之附郭。

最後,到了1913年,撤銷昭通府,將原昭通府駐地恩安縣改名爲昭通縣。1917年,昭通、魯甸、巧家、永善、大關、靖江、鎮雄、彝良縣屬滇中道。1970年,設立昭通地區,轄昭通、綏江、永善、鹽津、大關、威信、彝良、鎮雄、魯甸、巧家等10縣。1981年1月18日,設立昭通市。2001年1月13日,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設立地級昭通市。如今,昭通市下轄昭陽區、水富市、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等區縣。截至2018年底,昭通市總面積達2302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爲521萬人。對於地級昭通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